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原龍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原龍類

來自 動物界 的圖片

中文名稱:原龍類

開始於:二疊紀

分化於:杯龍類

延續到:早侏羅世

原龍類杯龍類中早期發展出的一支,開始於二疊紀,延續到早侏羅世。二疊紀的原龍類為小型的蜥蜴狀的爬行動物。 [1]

原龍類形態特徵

頭骨後部有一對典型的上長頸龍顳孔,而下顳弓缺失。方骨被鱗骨的腹突所支撐,不具鏈接型(streptostylic)活動性。

頸部有伸長的趨勢,它們或是由肩帶後移,或是由單個椎體的加長所造成。歐洲中三疊世的長頸龍(Tanystropheus)頸部超過軀幹部長度的兩倍。肢短。

原龍類進化特點

原龍類到三疊紀時,分向幾個不同適應方向輻射。例如三疊紀晚期北美洲的三棱龍,其頭骨很高,頜骨上有橫向加寬了的牙齒,成鑿子狀的刃片,這種片狀的牙齒可能是作切割枝葉用的。

三疊紀原龍類的這些多方向的特化,說明這類動物和正在發展中的雙孔類之間有過尖銳競爭。

原龍類最後打了敗仗,它們在三疊紀結束時趨於絕滅,而雙孔類(特別是初龍類)則達到了爬行類動物進化的更高峰。

原龍類新研究發現

目前我國科學家在貴州境內也發現了原龍類的化石。此前世界上發現的絕大部分原龍類是陸生動物,以及個別有爭議的水生種類。此次貴州發現的原龍類———東方恐頭龍,是一種完全海生的爬行動物,它的頸部長度超過1.7米,而軀幹部分還不到1米。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李淳與美國FIELD博物館的OlivierRieppel以及芝加哥大學的動物學家MichaelC.LaBarbera聯合署名的這篇論文認為,東方恐頭龍雖然和歐洲阿爾卑斯地區發現的長頸龍一樣,具有超過身體全長之半的罕見長頸,但是它們卻分別屬於原龍類中兩個不同的支系,它們的長脖子是通過不同的演化機制分別發展出來的。

由於頸部長得幾乎與身體不成比例,因此長頸龍在歐洲被發現後的一百多年時間裡,這種動物的脖子到底如何運動就成為古生物學領域爭論的熱點,也是一個著名的難題,被稱為「生物機械學的噩夢」,至今沒有定論。

參考來源

  1. 原龍類,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