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廈門市集美區灌口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廈門市集美區灌口中學,位於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是一所完全中學。

所獲榮譽

2021年1月,入選「2020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名單」。

2021年11月23日,被教育部辦公廳認定為第三批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

辦學理念

育人為本、質量立校、文化興校、加速發展、創建一流上世紀八十年代,灌口中學實施「名師治校,科研興校[1],特色振校,優質立校」的辦學方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形成了學校建設高標準、教師隊伍高素質、辦學高水平的"三高"特色。

學校一直弘揚精心教育,勤奮讀書[2],主動創造,全面發展的良好校風,銘記華僑先賢愛國愛鄉的光榮歷史,努力使學校成為人才的搖籃。在教育改革中,打造了一個理念新、作風實、敢負責、勇於開拓進取的領導班子,建設了一支師德高尚、專業精良、特別能創造的教師隊伍。

近年來,學校注重現代教育先進手段的運用,改變傳統教學的落後面貌,注重學科競賽研究,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科研比武活動,形成比學趕幫的好風氣。學校還致力於科研促教、科研促學、科研興校。

華僑傾力辦學

灌口中學的創辦,傾注了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不少心血。據介紹,50年以前,他不僅參加了灌口中學的開工典禮,而且在施工過程中,多次親臨工地現場視察指導。此外,灌口中學也是灌口旅緬華僑心血的結晶。50年以前,灌口地區的基礎教育非常薄弱,廣大勞動人民的子女想要接受中等教育,都必須翻山越嶺到同安一中、同安三中、啟悟等中學或乘舟穿過滾滾波濤到集美中學就學,旅途跋涉一路艱辛,令人望而生畏,因而入學深造者寥寥無幾。在灌口地區創辦一所中學,成為當地人民群眾的一個共同願望。

學校民兵連電訊學3班全體學員留影1959.101955年,灌口三社村鄉賢、時任同安縣政協副主席、僑聯主席的緬甸愛國歸僑陳水成先生,與其胞弟陳占梅先生(時任緬甸行商總會會長、全國政協委員)及陳水成的助手曾天主先生出於愛國愛鄉的赤子之心,向僑界發動募款,開始籌建灌口中學。 在陳水成與其胞弟陳占梅及助手曾天主的號召下,僑界鄉賢陳登梓、曾省帕、葉振春、陳吉在、郭玉俊、郭玉璞、陳上坑、黃錫智、曾歡祝、曾高苑、陳順利、鄭雙串、陳主意、林加樵、杜朝基、鍾文川、鍾文糞、曾能到、高萬章等人積極響應,緬甸「安仁里公會」、「衡埭尾祖」等華僑組織也鼎力支持,共同捐資4萬元人民幣籌建灌口中學。

在當地政府的關懷下,1956年8月20日,灌口中學校舍正式在馬鑾灣畔的新亭山上破土動工,並在當年9月招收第一屆100餘名初中生,暫時寄讀在灌口中心小學。

在建設過程中,時任福建省委書記葉飛和福建省僑聯給予了大力支持,特批大量優質木材,使建校工程順利進展。時駐灌口的部隊官兵及當地群眾也義務投工投勞,保證了工程質量,大大縮短工期。

1957年4月13日,灌口中學校舍舉行落成典禮,陳占梅特意由緬甸返回故里,時任廈門市長的李文陵同志為「福建省廈門灌口中學」落成剪彩,同安縣也派人前來祝賀,龍溪縣的一支薌劇團特意前來灌口義演,共襄盛舉。與此同時,灌口區公所還舉行一場盛況空前的跨地區籃球賽。

從那時起,灌口地區結束了沒有中學的歷史,不僅灌口的少年學子,甚至遠至海滄、東孚、角美的農家子弟也紛紛前來就讀。

建校後,陳水成多次親臨學校視察,指導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重視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多次籌劃、組織籃球錦標賽,豐富師生們的課餘文化生活。

1959年夏,一場強颱風給校園帶來巨大的破壞,部分校舍受損,學校禮堂倒塌。陳嘉庚先生立即驅車到校視察,當即將災情反映到市政府、市教育局,政府及時撥款並按原貌重建。

參考文獻

  1. 科研興校 內涵發展,豆丁網,2014-04-27
  2. 讀書的好處10條,有途網,2019-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