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雙十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雙十一》是中國當代作家郭沫若寫的文章。

作品欣賞

柳亞子先來從桂林來渝,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十一日,在我寓天官府四號設席洗塵。席中周恩來同志由延安飛至,趕來參加。衡老作詩以紀其事,因而和之。

頓覺蝸廬海樣寬,

松蒼柏翠傲冬寒。

詩盟南社珠盤在,

瀾挽橫流砥柱看。

秉炬人歸從北地,

投簪我欲溺儒冠。

光明今夕天官府,

扭罷秧歌醉拍欄。

1944年12月25日

附:沈鈞儒原詩

十一月十一日晚沫若先生歡宴亞子先生,適逢周恩來先生由西北飛來,亦趕來參與,同飲甚歡。既逾二十日,乘輿下神仙口,望見南山,忽憶其事,追賦呈沫若、亞子先生。

經年不放酒杯寬,

霧壓山城夜正寒。

有客喜從天上至,

感時驚向城中看。

新陽共舉葡萄盞,

獨角長懸獬豸冠。

痛哭狂歡俱未足,

河山雜還試憑欄。

寫作背景

郭沫若是中國新詩奠基人,同樣也擅長古體詩創作。在郭沫若的古體詩中,常見唱和之作。本詩即為郭沫若與沈鈞儒的唱和之作。兩首詩記述了郭沫若宴請柳亞子,席間周恩來加入,幾人把酒言歡,共商救國大業,表達了對國民黨的憤慨和藐視,並寄望陝北,因為那才是解救中國危亡的「中流砥柱」。這一唱一和,偉人們寬廣的胸襟和豪邁的情懷躍然紙上。[1]

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本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乳名文豹,筆名除郭沫若外,還有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中國現代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 。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學。1915年,進入岡山第六高等學校。1918年,升入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1919年,組織抵日愛國社團夏社;同年,創作詩歌《抱和兒浴博多灣中》《鳳凰涅槃》等。1921年8月,詩集《女神》出版。1923年,完成歷史劇《卓文君》、詩歌戲曲散文集《星空》。1924年,完成歷史劇《王昭君》。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完成論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等。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歸國參加抗戰,在上海主辦《救亡日報》。1938年4月,任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1941年12月,寫成五幕歷史劇《棠棣之花》。1942年,完成歷史劇《屈原》《虎符》《高漸離》《孔雀膽》。1943年,完成歷史劇《南冠草》。1944年寫《甲申三百年祭》。1949年10月,任政務院副總理、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10月19日,任中國科學院院長。1953年,當選第二屆中國文聯主席。1958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1959年,完成歷史劇《蔡文姬》。1960年1月,完成歷史劇《武則天》;同年,當選第三屆中國文聯主席。1969年,完成論著《李白與杜甫》。1973年,論著《出土文物二三事》出版。1978年,當選第四屆文聯主席;6月12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