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雙廟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雙廟鄉地處仙居東南,括蒼山麓,東界臨海市、南鄰朱溪鎮、西接大戰鄉、北連下各鎮,地域面積60.91平方公里,共有9個行政村,總人口6079人(2017年),為南宋教育家、詩人翁森的故鄉,其勸學詩《四時讀書樂》廣為流傳。雙廟境內生態人文資源豐富,千年古樟與萬畝農田交相輝映,歷史文化村落與海亮現代田園綜合體協調共享,5屆浙江·仙居油菜花節的舉辦讓這片神秘古老的土地煥發出勃勃生機,被授予"中國最美田園"、"國家級生態鄉"、"省級森林鄉鎮"、"省級衛生鄉鎮"、"省級體育強鄉"、"市級文明鄉鎮"、"全市土地執法工作模範鄉鎮"、"市級無違建創建工作先進集體"、"省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達標鄉"等榮譽稱號。雙廟鄉以紅色引領抓基層黨建,綠色發展促鄉村振興,着力打造"翁森故里、花園雙廟",農+文+旅產業模式已顯成效,鄉容村貌日新月異,群眾獲得感逐步提升,一個"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和美村鎮初見雛形。[1]

基本概況

雙廟鄉地處仙居東南括蒼山下,山水神秀、景色迷人。東界臨海市、南鄰朱溪鎮、西接大戰鄉、北連下各鎮,地域面積60.91平方公里,共有9個行政村,總人口6079人(2017年)。鄉政府駐地公平村,距仙居縣城23公里,縣道管鐵線穿境而過,交通便捷。雙廟鄉有耕地面積11951畝,山林面積67992畝,森林覆蓋率達77.28%,是典型的半山區農業鄉。2017年全鄉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55億元,增長7.2%;固定資產投資3.82億元,增長20.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60元,增長9%。雙廟鄉先後被各級授予"中國最美田園"、"國家級生態鄉"、"省級體育強鄉"、"省級森林鄉鎮"、"省級衛生鄉鎮"、"市級文明鄉鎮"、"全市土地執法工作模範鄉鎮"、"市級無違建創建工作先進集體"、"省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達標鄉"等榮譽稱號。這裡連續承辦了5屆浙江·仙居油菜花節,正在創建台州市美麗田園綜合體。如今的雙廟,鳥語花香、滿目蔥蘢!在這一片紅色沃土裡,生態環境優美,產業興旺,文化繁榮,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在這片古老而年輕的土地上,曾經的碧瓦朱檐,見證了歷史的滄桑;而今的百業興旺,煥發出勃勃生機!

歷史沿革

雙廟鄉明代時屬歸仁鄉,清代屬三十四都城,民國時為一瓢鄉。當時雙廟堂有二殿,一個是關公殿,另一個是本境殿,而二殿都建在岩腳,形如"二龍戲水",人們就稱回龍廟,於道光24年改稱雙廟。1950年12月,將雙廟分成雙廟、上王合併為雙豐公社。1982年地名普查,將雙豐公社改稱為雙廟公社。1984年成立雙廟鄉,屬朱溪區。1992年,為直屬縣,仍稱雙廟鄉。

自然文化資源

土地資源

雙廟鄉鄉域面積 60.91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土地面積 0.50 畝,灘涂的面積約占全鄉整個平原總面積的三分之一,灘涂資源豐富。

水資源

雙廟鄉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 1376.8 mm。水資源豐沛,全鄉有山塘水庫 17 座,其中小型水庫 2 座,總庫容量 70 萬立方米,建水電站 3 座,發電量 350 萬千瓦/小時。

森林資源

雙廟鄉森林覆蓋率達 82%,屬內陸山地植被類型,大致可分為針葉林、闊葉林、針闊混交林、灌木林、經濟果林等5 種類型,其中針葉林面積最大,植物種類繁多、資源豐富。針葉樹種主要有馬尾松、杉木、松木、柳杉等;闊葉樹種主要有苦櫧、木荷、楠樹、香樟等;區內經濟林主要有楊梅、板栗、蜜梨、柑桔、毛竹等;農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其次為薯類和豆科類經濟作物。

生物資源

野生動物種類繁多,包括鳥類、兩棲類、爬行類和哺乳類動物。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有白頸長尾雉、雲豹、豹、黑麂等 4 種,國家級二級野生保護動物有鴛鴦、鷹、短尾猴、穿山甲等,另外還有很多省級重點野生保護動物。

旅遊資源

雙廟鄉景色宜人,"四面環山、河谷盆地",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該地豐富的山水旅遊資源;天崗尖、貓魚岩是雙廟鄉的最高峰;紅岩山、雙和尖山高嶺峻,峰巒起伏,適合戶外探險拓展;方岩背景區低山丘陵,適合山水休閒觀光;雙廟溪溪水清澈,沿雙廟溪而下,分別是山區、河谷、平原,山水兼具,風景各異;具有濃郁的原生態自然山水風情,結合現已初具規模的高山特色種植產業及自然山水,衍生農業觀光、農耕體驗、戶外運動和山林養生等相關項目。

雙廟鄉擁有種植和養殖示範區的特色農業景觀,如以觀賞和品嘗為特色農業景觀的楊梅、桃、梨種植園,集休閒和垂釣為一體的淡水魚養殖場,集生產和觀賞功能的糧油種植基地等。

其中雙廟鄉糧油種植基地也是浙江省油菜花節舉辦的主場地,每年的省油菜花節都在這裡舉辦召開,吸引了大量省內外遊客前來參觀,成片的油菜花迎風飄搖,與靜默遠山和波瀾雲海構成了一副動靜皆宜的即春美景。同時,雙廟鄉自然風光優美,有青山環繞,一衣帶水的石壁灣景區;有流水潺潺,兩岸景色秀麗的西坑景區;有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翁森公園。

文化資源

手工技藝:雙廟鄉以農業工具和機械製作而聞名,雙廟鄉農業工具是反映雙廟鄉農業高度發展的見證,已被列入"台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主要有半間床、石窗等。

民俗文化:雙廟鄉民俗文化資源豐富:道、佛文化對雙廟鄉的民俗文化影響巨大,其中寶積寺、護聖寺、雙廟堂較具代表性;雙廟鄉上王村歷史建築有 20 余處,包括秀括蒼民居、上台民居、石子路民居、西園塘民居、廿間頭民居、西園塘古井、王氏宗祠、廿八間民居、下園古井、詩書門第民居、橋頭古井等;翁森墓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翁森,字秀卿,號一瓢,仙居雙廟下翁人,元代詩壇名宿,隱士。元至元年間,他曾在縣東南二十五里得崇教里(翁的居所)建安洲書院,以朱熹白鹿洞學規為訓,堅持以儒術教化鄉人,從學者先後達八百多人。元代廢科舉,鄉里人甚少攻讀,學風日下,本縣地處窮僻,文化尤其日衰,經翁先生的力挽,耕讀之風又"彬彬稱盛",致使仙居教育事業廢而復興,翁森先生著有的《一瓢詩稿》、《四時讀書樂》還廣為流傳。翁森墓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雙廟鄉內還有器樂曲花燈鑼鼓、民間舞蹈打腰鼓、戲曲柳青娘等。

地方特色農畜產品加工:雙廟鄉還保留大量傳統美食加工,比如年糕、麥餅燒制技藝,還有咸酸飯、做醬油豆、麥蝦、菜頭醬等。其中雙廟鄉九大碗最有名,雙廟逢紅、白喜事,傳統用九大碗。九大碗分別是皮肉、敲肉、羊肉、豬肉、筍乾、炒肉、豬雜、木魚、青菜等,燒菜的主要技術是"精於調味,善能烹飪",一般都是娘傳女、婆傳媳、代代相傳。

產業發展情況

農業在雙廟鄉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這裡氣候溫濕,雨量充沛,主導產業為有機稻米和有機水果。其中,有機稻米的主要種植方式為油菜茬單季稻,西馬村單季稻每畝產量位居仙居縣第二;有機水果全鄉種植面積超過 5000 畝,主要有楊梅、密梨、桃等,初步朝"一村一品"方向發展。同時,土雞和淡水魚等養殖業也蓬勃發展,以革新漁塘為代表的山塘水庫淡水魚養殖業初具規模。

從雙廟鄉農業經營主體調查中得知,該鄉有農業龍頭企業 1 家,主要經營有機農業種植、觀光體驗和休閒度假等業務;農產品交易市場 1 個,以農產品銷售為主要業務;家庭農場 2 個,主營覆盆子、水稻等種植業務;農民專業合作社 8 個,以種植水果為主;重點農業經營大戶 2 個,主要經營水稻、覆盆子的種植生產。

全鄉以第一產業為主,油菜種植面積達2800多畝,提子、櫻桃、水蜜桃、獼猴桃、覆盆子等種植面積達4000多畝。近年來,通過不斷改善基礎設施和投資環境,引進民營企業50強--海亮集團,建成了明康匯生態農業基地和生態度假酒店,帶動全鄉大力發展生態農業、休閒旅遊和文創經濟,農旅文結合的產業模式逐漸形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