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今人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古今人表》卷是新制,在二十四史中絕無僅有。它以古代人物為經,以品第人物為緯,按九品分了九欄。根據表序「上智」「下愚」的理論及表所分的具體情況來看,品第標準,是以人的品行為主,參之以事功的大小和學術的高低。表名「古今人物」,實際上列古人而無今人(漢代人),其原因也許是:或是為了避嫌,不敢觸犯當今帝王權貴;或記古人以今人,作今人之鑑;或因今人已入紀、傳,多有評論,不必再煩筆墨。

原文

  自書契之作,先民可得而聞者,經傳所稱,唐、虞以上,帝王有號諡。輔佐不可得而稱矣,而諸子頗言之,雖不考虖孔氏,然猶著在篇籍,歸乎顯善昭惡,勸戒後人,故博採焉。孔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又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未知,焉得仁?」「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因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又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傳曰:譬如堯、舜,禹、稷、卨與之為善則行,鮌、訁雚兜欲與為惡則誅。可與為善,不可與為惡,是謂上智。桀、紂,龍逢、比干欲與之為善則誅,於莘、崇侯與之為惡則行。可與為惡,不可與為善,是謂下愚。齊桓公,管仲相之則霸,豎貂輔之則亂。可與為善,可與為惡,是謂中人。因茲以列九等之序,究極經傳,繼世相次,總備古今之略要雲。表略[1]

作品出處

本文出自《漢書》。

《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漢書》是繼《史記》之後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漢書》包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後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萬字。[2]

作者簡介

班固(32年—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出身儒學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為當時著名學者。班固一生著述頗豐。作為史學家,《漢書》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前四史」之一;作為辭賦家,班固是「漢賦四大家」之一,《兩都賦》開創了京都賦的範例,列入《文選》第一篇;同時,班固還是經學理論家,他編輯撰成的《白虎通義》,集當時經學之大成,使讖緯神學理論化、法典化。

班固還著有詩、銘、誄、頌、書、文、記、論、議、六言等,共41篇。《隋書•經籍志》載有《班固集》十七卷,可惜早已亡佚,現存的《班蘭台集》是明代學者輯錄而成的。[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