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代西遼河流域的遊牧文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古代西遼河流域的遊牧文化》,出版社: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ISBN:9787204093113。

隨着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地發展,傳播知識信息手段[1],除了書籍、報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漸產生和發展起來。但書籍的作用,是其他傳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當代,無論是中國,還是其他國家,書籍仍然是促進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傳播工具[2]

內容簡介

本書是「北方文明講壇」系列之一的《古代西遼河流域的遊牧文化》分冊,書中具體圍繞以下方面展開研究:西遼河流域遊牧文化起步的考古學淵源、契丹遊牧文化的整體徵、漢代鮮卑的考古學發現、蒙古族遊牧文化的起源及其演變、北元政權與北方地區的風俗文化等。

目錄

導論

章 西遼河流域遊牧文化起步的考古學淵源

節 新石器時代西遼河流域主流文化的基本經濟征

第二節 新石器時代西遼河流域存在的另類文化征

第三節 古代史籍關於西遼河流域經濟、文化形態的描述

第二章 夏家店上層文化時期西遼河流域的文化征

節 古代西遼河流域的歷史傳說與人文遺存

第二節 夏家店上層文化的考古學界定

第三節 夏家店上層文化的區域類型與分期

第三章 古代西遼河流域遊牧文化的原生形態

節 文獻記載的東胡與匈奴

第二節 古代東胡人的青銅藝術

第三節 西岔溝文化類型及其影響

第四章 西漢魏晉南北朝時期西遼河流域遊牧文化

節 西漢時期西遼河流域遊牧文化的基本形態

第二節 漢代鮮卑的考古學發現

第三節 東部鮮卑及西遼河流域的主要文化形態

第四節 南北朝時期的考古學發現

第五章 契丹遊牧文化的起源

節 古松漠地域的自然環境

第二節 契丹族的起源及其初期發展

第三節 契丹早期與外部的關係

第四節 契丹早期的經濟文化形態

第六章 建國前後契丹社會的變遷

節 遙輦氏時代的部落性狀

第二節 世選制到世襲制

第三節 從行國政權到城國政治

第七章 契丹遊牧文化的整體徵

節 三大遊牧區的形成及其征

第二節 濃縮的遊牧文化——斡魯朵和四時捺缽

第三節 遊牧文化與農耕文化的交融

第四節 奠基於遊牧經濟之上的文化習俗

第八章 蒙古族遊牧文化的起源及其演變

節 原蒙古人的歷史

第二節 阻卜與阻卜人的歷史演進

第三節 蒙古的崛起與蒙古族的形成

第九章 元朝時期的蒙古族及其文化

節 「合木黑蒙古」與「也可·忙豁勒·兀魯思」的形成

第二節 中西亞地區建立的蒙古汗國

第三節 元朝時期蒙古人的經濟與文化

第十章 北元政權與北方地區的風俗文化

節 1368年至1635年的北元蒙古帝國

第二節 北元時期的蒙古族經濟文化

第十一章 明代蒙古族部落在西遼河流域的分布

節 蒙古左翼各萬戶東遷西遼河地區

第二節 喀爾喀萬戶東遷西遼河地區

第三節 兀良哈三衛

第四節 兀良哈三衛的經濟文化

第十二章 清朝西遼河流域的蒙古王公與蒙旗文化

節 清朝的治蒙政策與遊牧文化

第二節 蒙旗王公的臣服與遊牧經濟的繁榮

第三節 蒙旗社會遊牧文化的繁榮與近代文化的積澱

附錄一 近代西方勢力的湧入與西遼河蒙地的處境

節 西方勢力的湧入與西遼河蒙地的反教會鬥爭

第二節 西方勢力對西遼河蒙地的經濟侵略

第三節 西方勢力對西遼河蒙地的文化侵略

附錄二 西遼河流域的旗地放墾與移民

節 清朝末年的西遼河旗地放墾

第二節 民國初年的西遼河旗地放墾

第三節 西遼河旗地的移民

附錄三 西遼河流域的州縣制度和旗地的教育發展

節 州縣制度在西遼河蒙地的實施

第二節 西遼河蒙地的舊式教育

第三節 西遼河蒙地的新式教育

附錄四 日偽統治時期西遼河流域的蒙旗文化教育

節 日偽統治時期的奴化教育

第二節 日偽統治時期的西遼河蒙旗學校分布

結束語

主要參考書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