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朗月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古朗月行》
唐代大詩人李白借樂府古題創作的一首詩

《古朗月行》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借樂府古題創作的一首詩。[1]

此詩當作於唐玄宗天寶末年安史之亂前。陳沆云:「憂祿山將叛時作。」(《詩比興箋》)蕭士贇云:「按此詩借月以引興。日,君象;月,臣象。蓋為安祿山之叛,兆於貴妃而作也。」(《分類補註李太白詩》。

此詩開頭寫孩提時代對月亮稚氣的認識,寫出了月亮初升時逐漸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接着寫月亮漸漸地由圓而蝕,繼而淪沒而迷惑不清,最後表達為月亮的淪沒而心中感到憂憤不平。詩人運用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通過豐富的想象,神話傳說的巧妙加工,以及強烈的抒情,構成瑰麗神奇而含意深蘊的藝術形象。全詩文辭如行雲流水,富有魅力,發人深思,體現出李白詩歌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風格。

作品原文

《古朗月行》[2] 小時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台鏡, 飛在青雲端。

仙人垂兩足, 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 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 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 天人清且安。

詞句注釋

朗月行:樂府舊題。《樂府詩集》卷六五收錄此題,列於《雜曲歌辭》。

呼作:稱為。白玉盤:白玉做的盤子。

疑:懷疑。瑤台: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穆天子傳》卷三:「天子賓於西王母,天子觴西王母於瑤池之上。西王母為天子謠曰:『白雲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天子答之曰:『予歸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而野。』」《武帝內傳》稱王母為「玄都阿母」。 仙人:傳說駕月的車夫,叫舒望,又名纖阿。

何:一作「作」。團團:圓圓的樣子。一作「團圓」。

「白兔」二句:白兔老是忙着搗藥,究竟是給誰吃呢?言外有批評長生不老藥之意。問言:問。言,語助詞,無實意。與誰:一作「誰與」。

蟾蜍:俗稱癩蛤蟆。《五經通義》:「月中有兔與蟾蜍。」傳說月中有三條腿的蟾蜍,因此古詩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此詩中蟾蜍似另有所指。圓影:指月亮。

大明:指月亮

羿(yì):后羿,中國古代神話中射落九個太陽的英雄。《淮南子·本經訓》記載:堯時十日並出,草木皆枯。堯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下面的「烏」即日。《五經通義》:「日中有三足烏。」所以日又叫陽烏。

天人:天上人間。

陰精:《史記·天官書》:「月者,天地之陰,金之精也。」陰精也指月。淪惑:沉淪迷惑。

去去:遠去,越去越遠。為決絕之辭。

悽愴:傷心之意。

白話譯文

小時候我不認識月亮,將它呼作白玉盤。

又懷疑是瑤台仙人的明境,飛到了天上。

在晚上觀看月亮,可以先看到有仙人的兩足開始慢慢地出現,接着一棵團團的大桂樹也出現了。

傳說月中有白兔搗仙藥,請問它是搗給誰吃的?

又傳說月中有一個大蟾蜍,是它蝕得月亮漸漸地殘缺了。

以前有位后羿,是他將九個太陽射落了,只留下了一個,才使得天人都得以清平安寧。

陰精的沉淪蠱惑,遂使月亮失去了光彩,便再也不值得觀看了。

對此我覺得憂心非常,悽愴之情,真是摧人心肝啊

作品鑑賞

這是一首樂府詩。鮑照有《朗月行》,寫佳人對月弦歌。李白採用這個題目,故稱「古朗月行」,但沒有因襲舊的內容。

詩人運用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通過豐富的想象,神話傳說的巧妙加工,以及強烈的抒情,構成瑰麗神奇而含意深蘊的藝術形象。詩中先寫兒童時期對月亮稚氣的認識:「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以「白玉盤」、「瑤台鏡」作比喻,生動地表現出月亮的形狀,顏色和月光的皎潔可愛,使人感到非常新穎有趣。

「呼」、「疑」這兩個動詞,傳達出兒童的天真爛漫之態。這四句詩,看似信手寫來,卻是情采俱佳。然後,又寫月亮的升起:「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古代神話說,月中有仙人、桂樹、白兔。當月亮初升的時候,先看見仙人的兩隻腳,而後逐漸看見仙人和桂樹的全形,看見一輪圓月,看見月中白兔在搗藥。詩人運用這一神話傳說,寫出了月亮初生時逐漸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長,月亮漸漸地由圓而蝕:「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傳說月蝕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齧食而殘損,變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表現出詩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個太陽,只留下一個,使天、人都免除了災難。詩人在這裡引出這樣的英雄來,既是為現實中缺少這樣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這樣的英雄來掃除天下。然而,現實畢竟是現實,詩人深感失望:「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月亮既然已經淪沒而迷惑不清,就沒有什麼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開吧。這是無可奈何的辦法,心中的憂憤不僅沒有解除,反而加深了:「憂來其如何?悽愴摧心肝。」詩人不忍一走了之,內心矛盾重重,憂心如焚。

前人與今人多謂此詩非一般的詠月之作,而是寄寓着政治局勢,又謂此詩前半喻開元盛世,在詩人心目中如朗月在兒童心目中然;後半喻天寶後期,蟾蜍喻安祿山、楊國忠之類的權奸、宦官、邊將,昏蔽其君,紊亂朝政,把國家搞得烏煙瘴氣。「大明夜已殘」似是諷刺這一昏暗局面。然而詩人卻不明說,而是通篇作隱語,化現實為幻景,以蟾蜍蝕月影射現實,說得十分深婉曲折。詩中一個又一個新穎奇妙的想象,展現出詩人起伏不平的感情。

名家點評

胡震亨《唐音癸簽》:盧仝《月蝕》詩,生於李白之《古朗月行》。李白《古朗月行》,生於《天問》「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數語。始則微辭含寄,終至破口發村,靈均氏亦何料到此!

胡震亨《李杜詩通》:曲始鮑照,敘閨閣玩賞。白則借自刺陰之太盛,思去之。或似指太真妃言。便覺可疑、可問。不待後語(首二句下)。

沈德潛《唐詩別裁》:暗指貴妃能惑主聽。(「蟾蜍」句下)與《古風》中「蟾蜍薄太清」篇同意,但《古風》指武惠妃,此指楊貴妃,各有主意也。

陳沆《詩比興箋》:憂祿山將叛時作。月,後象;日,君象。祿山之禍兆於女寵,故言蟾蜍蝕月明,以喻宮闈之蠱惑,九烏無羿射,以見太陽之傾危,而究歸諸陰精淪惑,則以明皇本英明之辟,若非沉溺色荒,何以安危樂亡而不悟耶?危急之際,憂憤之詞。蕭士贇謂祿山叛後所作者,亦誤。

王闓運《王闓運手批唐詩選》:先本詠月,後乃思及楊妃。胡前後不相顧?

近藤元粹《李太白詩醇》:嚴雲:起手點,趣(首二句下)。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3]

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越女詞》、《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長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其家世、家族皆不詳。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神龍元年(705年), 十一月,武則天去世。李白五歲。發蒙讀書始於是年。《上安州裴長史書》云:「五歲誦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學識字課本,長史,州之次官。

開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並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幹謁活動。亦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喜任俠。是年岑參生。

開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歲。隱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縣內)讀書。往來於旁郡,先後出遊江油、劍閣、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內)等地,增長了不少閱歷與見識。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一。他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李白的詩富於自我表現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他與杜甫並稱為「大李杜」,(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為「小李杜」)。

李白詩中常將想象、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從而造成神奇異彩、瑰麗動人的意境,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詩歌對後代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宋代的蘇軾、陸游、辛棄疾,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響。

視頻

一代詩人 李白

古朗月行古詩誦讀新版

參考資料

  1. 古朗月行 古詩文網
  2. 古朗月行李白_ 快資訊 ,發布時間; 2019-05-21 12:42
  3. 李白簡介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