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台鐵鳳山溪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台鐵鳳山溪橋
圖片來自臺鐵印象 Taiwan Railway Memories

鳳山溪橋是位於台灣新竹縣竹北市北方,跨越鳳山溪上的一座鐵路橋樑,連接縱貫線新豐車站竹北車站。現役橋梁於1989年9月完成、同年11月7日西正線通車、12月21日東正線通車。

鐵橋曾經是鋼鐵構造的實驗場,每興建一座鐵橋就是一次的挑戰,不同構造系統的組構方式是鐵橋設計的重點。台灣的磚拱鐵路橋,最著名的有鳳山溪橋和被地震震毀的魚藤坪橋。[1]

橋梁結構

上部結構:上承式預力梁橋

下部結構:圓形單柱混凝土橋墩與沉箱基礎

全長:738.3公尺(2,422英尺)

寬度:雙線橋梁

最大跨度:32.1公尺(105英尺)

橋墩數:22

上游橋樑:大鳳山溪橋(國道1號)

下游橋樑:鳳山溪橋(台1線)

沿革與設計

第一代橋

1887年(清光緒13年)福建臺灣巡撫劉銘傳奏請清朝政府興建基隆台南的鐵路,同年8月26日成立全臺鐵路商務總局,隔年(1888年)台北新竹段鐵路開工,1893年11月全線通車。

1893年時,鳳山溪河床內分為主流心與副流心,兩河道以一個沙洲隔開。北側的主流心緊鄰鳳山崎懸崖下方,鐵路橋以200呎鋼桁梁1孔跨越。接著,沙洲上打入4座木排樁架為橋墩,架設3孔50呎鋼鈑梁,而沙洲南側副流心的上方,則架設120呎鋼桁梁1孔。最後,副流心以南的溪埔,就用總長180呎的一群小跨距木排架越過,抵達南橋台。

第二代橋

1895年起日本統治台灣,1899年開始由臺灣南、北兩端建設縱貫線鐵路,其中北部基隆至新竹路段係就地改建原本的清代鐵路,稱為北部改良線。

橋北端接近鳳山崎的地方先建築2小孔18呎跨度紅磚拱橋,接著主跨為2孔150呎上承式普拉特式桁架梁,再以6孔80呎上承式小型桁架架設,全長265.86公尺,橋面坡度千分之10(北往南下坡),橋墩與橋台採用紅磚及石材砌築,部分橋墩為沉箱基礎。

第三代橋

自1927年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開始,將台北竹南間及台南~高雄(今高雄港車站)間單線鐵路擴建為複線鐵路 ,其中平鎮(今埔心車站)至紅毛(今竹北車站)區間複線工程,除了絕大多數路段改線之外,也包含新建第三代鳳山溪橋(位於第二代橋下游側)。

第四代橋(現役)

台灣日治時期後期及戰後時期台鐵局陸續改建及補強老舊鐵路橋梁,自1980年代起,大規模重建舊橋。[2]

第四代鳳山溪橋由於位於彎道(半徑850公尺)及坡度千分之10的坡道上,因此橋面加設止滑條裝置,避免道碴滑動與軌框挫屈。

第四代橋建造於第三代橋下游側,由中華顧問工程司設計、退輔會榮工處承包建造,自1986年3月4日開工,1989年9月竣工,橋面鋪設傳統道碴軌道,同年11月7日完成切換西主正線通車並停用第三代橋、12月21日完成撥接東主正線通車,自此第二代橋功成身退。下部結構為圓形沉箱基礎及單柱T形懸臂式中空橋墩、上部結構為上承式預力梁橋,全長738.3公尺,計23孔橋孔(22座橋墩),每孔跨徑32.1公尺。

影片

各式台鐵列車通過新竹鳳山溪橋

參考文獻

  1. 舊山線百年風情畫,三義 在地生活
  2. 台鐵竹北地區高架化 露曙光,Taiwan News,2016-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