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颱風榴槤 (2006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颱風榴槤 (2006年)

中文名 : 颱風榴槤 (2006年)

超強颱風榴蓮(英語:Super Typhoon Durian;台灣、港澳、馬來西亞、新加坡譯名:榴槤;國際編號:0621;國內編號:0622;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24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Reming),是2006年太平洋颱風季的第21個熱帶氣旋。"榴蓮"(泰語:ทุเรียน)是由泰國提供的名稱,是泰國人喜愛的一種水果。

"榴蓮"的前身是一個編號92W的熱帶擾動,2006年11月26日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編號為24W,同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榴蓮", 中央氣象台起編並編號0622。之後颱風逐步增強,中央氣象台、日本氣象廳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先後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及颱風。11月29日開始,"榴蓮"爆發性增強,中央氣象台直接將其升格為超強颱風。"榴蓮"在11月30日上午在呂宋東南部第一次登陸,登陸強度超強颱風級。隨後其強度不斷減弱,進入南海後又再次增強,但受到冷空氣影響再次減弱並改為向西南移動,接近陸地時再次小幅增強。12月5日4時"榴蓮"在胡志明市以南90公里內略過並第二次登陸。登陸後迅速減弱,14時,中央氣象台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並停止編號。

"榴蓮"給菲律賓以及越南帶來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共造成兩國801人死亡、793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超過5.3億美元。 由於榴蓮造成極大的災害,2006年12月4日至9日的第39次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會議中決定把榴蓮這個名字退役,由"山竹"替代。[1]

命名由來

為避免颱風名稱的混亂,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關國家和地區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上決定規範颱風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個命名表,然後按照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 颱風珍珠 路徑圖 使用,該方法即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系統。該命名表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榴蓮"是由泰國提供的名稱,是泰國人喜愛的一種水果。 這是該名稱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被使用。

由於颱風"榴蓮"對菲律賓和越南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2006年12月4日至9日舉辦的第39屆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會議中決定把"榴蓮"這個名字退役,由"山竹"替代。菲律賓的由颱風"榴蓮"引發的特大地質災害事件也為我國的防災減災工作敲響了警鐘。 颱風"榴蓮"的菲律賓名稱"Reming"也在稍後退役,並用"Ruby"替代。

颱風特點

颱風"榴蓮"與2006年其他襲擊菲律賓的高強度颱風強颱風象神、強颱風珍珠、強颱風尤特、超強颱風飛燕、超強颱風西馬侖一樣,均在登陸之前出現了較強的爆發,這說明菲律賓以東的高海溫和高潛熱,有利於颱風的加強。而這些颱風大都由於冷空氣的影響經過菲律賓後轉向西南方向而影響越南,並在南海海面上再次加強,對越南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由於"榴蓮"登陸呂宋島之前的20天之內,另外兩個超強颱風"西馬侖"和"飛燕"先後襲擊該島,再加上"榴蓮"登陸時遇上了菲律賓馬榮火山噴發,導致災情雪上加霜,這也是"榴蓮"造成菲律賓超過千人死亡或失蹤的主要原因。

颱風"榴蓮"之所以會造成菲律賓如此嚴重的損失,除了和馬榮火山有關外,還和菲律賓近年來的非法伐木和採礦有直接關係,也是新世紀以來菲律賓泥石流地質災害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非法伐木和採礦造成土質疏鬆,遇有強降雨和持續性降雨極易產生泥石流、滑坡或塌陷災害。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