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葉斑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葉斑病是甜瓜重要病害之一,分布較廣,各地都有發生,一般在春、秋兩季發生較重。發病率10%~60%,嚴重地塊或棚室達100%,可減產10%~30%,特別嚴重時可減產60%以上。此病還可為害黃瓜、冬瓜、絲瓜、苦瓜等蔬菜。[1]


病原

假單胞桿菌,丁香假單胞菌黃瓜致病變種細菌。病菌菌體短杆狀,可鏈生,大小為0.7~0.9微米×1.4~2.0微米,極生1~5根鞭毛,有莢膜,無芽孢。革蘭氏染色陰性,好氣性。在肉汁腖瓊脂培養基上菌落白色,近圓形,扁平,中央稍凸起,不透明,有同心環紋,邊緣一圈薄而透明,菌落邊緣有放射狀細毛狀物。

症狀 ①雞冠花葉斑病(又稱褐斑病),侵染葉片、葉柄和莖部。葉上病斑圓形,後擴大 呈不規則狀大病斑,並產生輪紋,病斑由紅褐色變為黑褐色,中央灰褐色。莖和葉柄上 病斑褐色、長條形。

魚尾葵葉斑病(亦稱黑斑病)。葉片上產生黑褐色小圓斑,後擴大或病斑連片呈不規則大斑塊,邊緣略微隆起,葉兩面散生小黑點。

君子蘭葉斑病(枯斑病)。葉上有橢圓型、長條形淺紅褐色病斑,周圍有退綠圈,後擴大呈不規則大斑塊,病斑上產生黑點。[2]


發病規律

葉斑病菌在病殘體或隨之到地表層越冬,翌年發病期隨風、雨傳播侵染寄主。雞冠花褐斑病夏秋(8-9月)病重,魚尾葵葉斑病夏季高溫病重,君子蘭葉斑病春、秋發生,但溫室中四季均可發生。連作、過度密植、通風不良、濕度過大均有利於發病。

傳播

經病原物侵害後主要在葉片上發生各種局部壞死性病斑的植物病害。可由真菌、細菌、線蟲引起。病原物以真菌為主,如尾孢屬(Cercospora)長蠕孢屬 (Helminthosporium)殼針孢屬(Septoria)葉點霉屬 (Phyllosticta)鏈格孢屬(Alternaria)等;此外,黃色單胞桿菌屬(Xanthomonas)和假單胞桿菌屬(Pseudomonas)的細菌也可引起葉斑病。有些病原物存在不同的生理小種。常見的葉斑病有由真菌引起的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橡膠麻點病、花生褐斑病、花生黑斑病、甜菜褐斑病、向日葵褐斑病、蘋果褐斑病等,由細菌引起的棉花角斑病、水稻白葉枯病、大豆細菌性葉斑病等。

葉斑病菌主要在植物病殘組織和種子上越冬,成為下一代生長季的初侵染源。病菌多數靠氣流、風雨,有時也靠昆蟲傳播。通常在生長季節不斷侵染。葉斑病的流行要求雨量較大、降雨次數較多、溫度適宜的氣候條件,但也有對濕度要求不高的情況,如馬鈴薯早疫病。葉斑病造成局部壞死;僅少數可發展為系統侵染,如水稻白葉枯病的病菌侵入後在植株體內擴展,苗期症狀不明顯,至分櫱末期、孕穗初期呈現典型症狀。

防治方法

①及時除去病組織,集中燒毀。

②輪作(溫室內可換土)。

③不宜對植株噴澆。

④從發病初期開始噴藥,防止病害擴展蔓延。 常用藥劑有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0-600倍液(50%的1000倍、40%膠懸劑600-800倍),68%甲霜靈錳鋅800-1200倍液,50%托布津1000倍,20%氟硅唑咪鮮胺600-800倍液,70%代森錳500倍、80%代森錳鋅400-600倍,50%克菌丹500倍等。要注意藥劑的交替使用,以免病菌產生抗藥性。

預防方案

方案一:20%氟硅唑咪鮮胺30ml,兌水15公斤,每7—10天1次

方案二:20%氟硅唑咪鮮胺30ml+68%甲霜靈錳鋅25ml兌水15公斤,每7—10天1次

桂花葉斑病 症狀:該病菌多從葉緣或葉尖侵入,病斑最初為淡黃綠色,後逐漸擴大,呈灰褐色至灰色,形狀不規則或近圓形,邊緣明顯。後期病斑上產生許多黑色小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樹冠下部受害常比頂部重,老葉發病比新葉嚴重。

防治方法:冬季摘除病葉,並加以燒埋,清潔田園,減少越冬病源。加強栽培管理,增施肥料。天氣燥熱時應適當澆水,以加強樹勢和提高抗病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