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吉林市香園老年公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吉林市香園老年公寓是一所敬老院

敬老院(geracomium)也稱安老院、養老院,是為老人提供住宿和日常起居照顧的地方,工作人員分為社工、護士醫生義工及助理員等,是為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的非營利性組織[1]

西方國家的養老院通常由地方政府或慈善機構主辦,接收靠福利救濟或低收入的老人[2]蘇聯的養老院,收養沒有法定贍養人或因其他原因而不能在家生活的老年人。養老院的全部費用由國家負擔,個人還可以按規定領取原來享受的養老金撫恤金的一部分。

機構介紹

吉林市香園老年公寓有各種健身器材、醫療設施齊全,房間寬敞明亮,全部為陽面房間。有單人到4人不同檔次的房間,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院內實行賓館式管理,房間內陽光充足,冬暖夏涼,設施安全、溫馨、舒適。

吉林市香園老年公寓在老人的飲食方面院長親自主抓,親自採購;在服務方面她嚴格要求親自示範,並提出了「替天下兒女盡孝,解社會後顧之憂」、「今天的老人就是明天的我們,善待他們就是善待自己」、「服務第一,養員至上」等許多先進的服務理念。

吉林市香園老年公寓將最大限度地滿足老人全方位需求放在工作的首位,以「用我們的愛心讓老人住的舒心,用合理配餐讓老人吃的滿意,用兒女般的孝心讓老人的兒女放心」 作為我們的服務宗旨,以「尊老、敬老、愛老,合力、務實、創新」作為服務理念,使「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教,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為」在我院得到真正的體現。真正做到,上為政府解憂,下為群眾解愁。起到穩定社會,和諧社會的作用。

中國養老

中國的敬老院是在農村「五保戶」[3]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56年農業合作化時期,農業生產合作社對缺乏勞動能力、生活沒有依靠的鰥、寡、孤、獨者,實行保吃、保穿、保燒、保醫、保葬(兒童則為保教),簡稱「五保」。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期,對五保戶實行集中供養,在全國各地興辦了一批敬老院。1978年以來,隨着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和集體經濟的發展,敬老院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發展。1988年,全國農村已有敬老院36665所,有756個縣(縣級市)在鄉鎮普遍辦了敬老院。城市街道也辦起了敬老院[4]

敬老院的收養對象主要是五保老人,有條件的敬老院還接收享受退休金待遇的自費老人。堅持入院自願、出院自由的原則。許多地區還為優撫對象[5]的孤老興辦光榮院,吸收符合條件的對象入院。敬老院貫徹集體事業集體辦的原則,入院老人的生活費、醫療費喪葬費等的供給,均由集體承擔,統籌解決。

貧困地區的敬老院,集體組織供給有困難的,由國家給予補助[6]。敬老院的宗旨是敬老養老,把安排好老人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放在首位。敬老院經常組織老人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和適合老人特點的文娛體育活動。有的鄉鎮把敬老院辦成老年人的活動中心,為鄉、鎮社區的老人提供福利服務

視頻

吉林市香園老年公寓 相關視頻

敬老院專場視頻
社會實踐——探訪敬老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