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同盧拾遺過韋給事東山別業二十韻,給事首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同盧拾遺過韋給事東山別業二十韻,給事首春 》
唐代大詩人王維的作品

《同盧拾遺過韋給事東山別業二十韻,給事首春 》是唐朝詩人王維的詩。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漢族,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省運城市)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世稱"王右丞",因篤信佛教,有"詩佛"之稱。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禪宗影響很大,精通佛學,精通詩、書、畫、音樂等,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同盧拾遺過韋給事東山別業二十韻,給事首春

創作年代;唐代

作品體裁;五言排律

作者;王維

詩詞原文

《同盧拾遺過韋給事東山別業二十韻,給事首春 》[1]

託身侍雲陛,昧旦趨華軒。遂陪鵷鴻侶,霄漢同飛翻。

君子垂惠顧,期我于田園。側聞景龍際,親降南面尊。

萬乘駐山外,順風祈一言。高陽多夔龍,荊山積璵璠。

盛德啟前烈,大賢鍾後昆。侍郎文昌宮,給事東掖垣。

謁帝俱來下,冠蓋盈丘樊。閨風首邦族,庭訓延鄉村。

采地包山河,樹井竟川原。岩端回綺檻,谷口開朱門。

階下群峰首,雲中瀑水源。鳴玉滿春山,列筵先朝暾。

會舞何颯沓,擊鐘彌朝昏。是時陽和節,清晝猶未暄。

藹藹樹色深,嚶嚶鳥聲繁。顧己負宿諾,延頸慚芳蓀。

蹇步守窮巷,高駕難攀援。素是獨往客,脫冠情彌敦。

作者簡介

王維[2](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開元十九年(731年),王維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早年有過積極的政治抱負,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業,後值政局變化無常而逐漸消沉下來,吃齋念佛。四十多歲的時候,他特地在長安東南的藍田縣輞川營造了別墅和在終南山上,過着半官半隱的生活。《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這首詩是他隱居生活中的一個篇章,主要內容是「言志」,寫詩人遠離塵俗,繼續隱居的願望。詩中寫景並不刻意鋪陳,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來,而淡遠之境自見,大有淵明遺風。

王詩語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節奏富於變化,音韻響亮、和諧,具有音樂美。總之,王維的山水詩無論從詩的題材內容,還是詩歌的藝術丰采上都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3]

視頻

王維創作風格

王維:佛教的人生 人生的佛教

參考資料

  1. 《同盧拾遺過韋給事東山別業二十韻,給事首春 》 詩詞古文網;
  2. 王維簡介 詩詞古文網;
  3. 王維詩人的簡介 快資訊;發布時間;2020-02-21 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