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名人聯萃 ·葛健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名人聯萃 ·葛健豪對仗工整,平仄協調,一字一音獨特的藝術形式,為中國傳統文化瑰寶。

作品

好學無分性別;

  有志不論年齡。

  駁非議其求學者


  女校長執教;

  窮學生讀書。

  題自辦簡易小學


  風沙西域飛駿馬;

  波濤東海起蛟龍。

  1921年「中法里昂大學」拒收留法勤工儉學學生入學,周恩來組織發動「入學運動」,蔡和森等由巴黎赴里昂聲援,葛健豪撰聯為子壯行


  身先士卒入虎口;

  同舟共濟過龍潭。

  1921年春,駐法使館貪污國內資助的留學生款項,蔡和森等組織留學生與之鬥爭,葛健豪撰聯勉之


  新鮮血液活肌體;

  民主思想救中華。

  贈「新民學會」


  女校長執教,培育新女性;

  窮學生讀書,挖掉老窮根。

  題平民女子職業學校


  華夏午萬里,等騏驥馳騁;

  炎黃四百兆,有鯤鵬翱翔。

  蔡和森等被法國政府遣送回國,葛健豪撰聯送行


  師曠有言,七十讀書為炳燭;

  韋母立範,八旬設館尊宣文。

  葛健豪欲進湖南女子教員養習所深造,校方以其年長拒之,葛憤而向縣署投訴,並於訴狀中附聯述志


  波駭濤驚,湘江掀起滔天浪;

  筆飛墨舞,評論發表激揚文。

  贈《湘江評論》


  有志竟成,喜今朝乘長風破萬里浪;

  苦心不負,樂明日攀高嶺采千年芝。

  赴法留學航行中撰聯述懷


  晝勞勞夜孜孜,勤工儉學吃苦亦救苦;

  情真真意切切,扶危濟困助人即做人。

  蔡暢留法勤工儉學期間,因勞累病危,經搶救脫險,葛健豪寄聯慰之


  遵守禮教,無非是甘賣生女作小媳;

  莫出閨戶,卻原來忍將骨肉換大洋。

  蔡林容峰以大洋將蔡暢賣給一家地主做小老婆,葛健豪憤書此聯,蔡林容峰無地自容,賣女之事只好做罷


  人走太匆匆,形不見,音不聞,獻身革命鮮血染華夏;

  耗來何急急,祖吞聲,孫吞淚,育孤成材綠樹慰英靈。

  挽子蔡和森


  遵一家教,從三代言,不出閨房半步,小奴家何苦束手就縛;

  學五車書,練兩手技,闖蕩江湖萬里,新女性豈能宰割任人。

  題閨房斥夫阻蔡暢求學


  同鄉里,同留法,同一家,同甘共苦,戚戚焉,愚母慚愧未同去;

  先國家,先民族,先大眾,先人後己,凜凜然,賢媳光榮已先歸。

  挽媳向警予


作者簡介

葛健豪(1865-1943),湖南湘鄉人。生有一子二女。兒子蔡和森是我黨早期領導人、革命先烈蔡和森,大女兒蔡蔡慶熙,小女兒蔡暢是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兒媳向警予也是我黨早期領導人之一。葛健豪的丈夫蔡林容峰是個封建意識濃厚、自私貪婪的人,長期在上海,從未養過家,一家四口的生活全靠葛健豪一人維持。辛亥革命爆發時,她雖已年近半百,卻很快接受了革命思潮,知道了婦女解放必須建立在自立的基礎上。她變賣了妝奩,與三個孩子一起進校求學,她和兒子讀高小,大女兒進了針黹班,小女兒成了初小學生。這種全家入校的行動,尤其是母親與子女同學同讀的事情引起了當時蔡氏家族和社會的非議,但葛健豪卻沒有退縮,而且撰聯反駁,使非議者啞口。1913年高小畢業後,為使更多窮苦家庭的子女受到教育,回鄉辦起了一所簡易小學,自任校長,除膳宿費外,不拿其它報酬。1919年葛健豪與蔡和森、蔡暢、向警予等一起赴法留學,1923年秋回國。1925年在長沙創辦平民女子職業學校,任校長。1943年病逝,享年79歲。

葛健豪喜愛文學,常用詩歌和聯語表達她的愛憎和嚮往。[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