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後漢書·崔寔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後漢書·崔寔傳出自於《後漢書》,此史是一部由我國南朝劉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的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司馬彪續作),記載了從光武帝劉秀起至漢獻帝的195年歷史。 [1]

原文

崔寔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少沉靜,好典籍。父卒,隱居墓側。服竟,三公並辟,皆不就。桓帝初,詔公卿郡國舉至孝獨行之士。寔以郡舉,征詣公車,病不對策,除為郎。明於政體,吏才有餘,論當世便事數十條,名曰《政論》。指切時要,言辨而確,當世稱之。仲長統曰:「凡為人主,宜寫一通,置之坐側。」其後辟太尉袁湯大將軍梁冀府並不應大司農羊傅少府何豹上書薦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召拜議郎,遷大將軍冀司馬,與邊韶、延篤等著作東觀。出為五原太守。五原土宜麻,而俗不知織績,民冬月無衣,積細草而臥其中,見吏則衣草而出。寔至官,斥賣儲峙,為作紡績、織紡、縑媼之具以教之,民得以免寒苦。

是時胡虜連入雲中、朔方,殺略吏民,一歲至九奔命。寔整厲士馬,嚴烽候,虜不敢犯,常為邊最。以病徵,拜議郎,復與諸儒博士共雜定《五經》。會梁冀誅,寔以故吏免官,禁錮數年。時,鮮卑數犯邊,詔三公舉威武謀略之士,司空黃瓊薦寔,拜遼東太守。行道,母劉氏病卒,上疏求歸葬行喪。母有母儀淑德,博覽書傳。初,寔在五原,常訓以臨民之政,寔之善績,母有其助焉。服竟,召拜尚書。寔以世方阻亂,稱疾不視事,數月免歸。初,寔父卒,剽賣田宅,起冢塋,立碑頌。葬訖,資產竭盡,因窮困,以酤釀販鬻為業。時人多以此譏之,寔終不改。亦取足而已,不致盈餘。及仕官,歷位邊郡,而愈貧薄。建寧中病卒。家徒四壁立,無以殯斂,光祿勛楊賜、太僕袁逢、少府段頰為備棺葬具,大鴻臚袁隗樹碑頌德。

譯文

崔寔字子真,又名台,字元始。少年時很沉靜,喜歡讀書。父親死後,住在墓旁守喪。守喪期滿,三公請他出去做官,他都不去。桓帝初年,皇帝下詔給公卿郡國推舉極孝順和品德好的人。崔定被郡國推舉,徵召到官署,因病不能參加面試,拜為郎。崔定對政體很精明,做官的能力很強,寫了評論當代政事的意見數十條,題目叫《政論》。針對當時要害,議論很正確,博得當代人的稱讚。仲長統說:「所有國君,應抄一遍,置於座旁。」後來朝廷叫崔定到太尉袁湯,大將軍梁冀府里去當官,崔寔都不去。大司農羊傅、少府何豹上書推薦崔寔,說崔的才幹很好,能力很強,應在朝廷做官。於是皇帝封崔為議郎,提升大將軍梁冀作司馬,與邊韶、延篤等人在東觀著書立說。

後來崔定出任五原太守。五原的土質宜於種麻,而當地人不知道織布,老百姓冬天沒有衣服穿,堆些細草睡在草裡面,見官吏就披着草出來。崔寔到任後,叫百姓賣掉儲藏的糧食,替他們添制紡績、織綞、觫媼等工具並教他們如何使用,百姓才免受凍餒之苦。這時匈奴連續入侵雲中、朔方,殺害搶掠官吏百姓,百姓一年之內多次逃命。崔定就厲兵秣馬,嚴飭烽火台偵察,敵人不敢進犯,成為邊塞最安靜的地方。崔定在病中,被拜為議郎,又與當時的名儒博士一同審定《五經》。恰逢梁冀被殺,崔定是梁冀的故吏,受牽連,罷了官,關在牢里數年。

當時鮮卑多次進犯邊境,皇帝下詔書給三公推薦威武謀略之士,司空黃瓊推薦崔寔,崔被拜為遼東太守。走到半路上,母親劉氏病死了,崔定上疏請求回家料理喪事。母親劉民生前品德很好,讀了不少書。起初,崔突在五原任太守,母親經常教導如何治理政事,崔寔的好功績,母親很有幫助。服喪完畢,朝廷徵召並授予他尚書一職,皇上又拜他為尚書。崔寔因為時局很亂,稱病不到職辦公,幾個月後被免職回家。當初,崔定的父親死了,崔寔賣掉田產,做了墳墓,立了墓碑。埋葬完畢,家產賣盡,因為窮困,便以賣酒販粥為生。當時人多用這事譏笑他,他始終不改。他做生意只求夠本就行,不多賺錢。等到做了官,多是邊境地區,所以更加貧薄。建寧年間死去。家裡很窮困,沒有錢裝殮,光祿勛楊賜、太僕袁逢、少府段頰等替他準備棺槨葬具,大鴻臚袁隗替他樹碑,稱頌他的功德。[2]

作者簡介

范曄(公元398—446年),字蔚宗,祖籍順陽(今河南淅川縣),范家自西晉永嘉之亂後移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市),范曄是南朝劉宋時期的傑出史學家,史學名著《後漢書》的作者。[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