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後漢書·譙玄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後漢書·譙玄傳出自於《後漢書》,此史是一部由我國南朝劉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的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司馬彪續作),記載了從光武帝劉秀起至漢獻帝的195年歷史。 [1]

原文

譙玄字君黃,巴郡閬中人也。少好學,能說《易》、《春秋》。仕於州郡。成帝永始二年,有日食之災,乃詔舉敦樸遜讓、有行義者各一人。州舉玄,詣公車,對策高第,拜議郎。

帝始作期門,數為微行。立趙飛燕為皇后,後專寵懷忌,皇子多橫夭。玄上書諫曰:「臣聞王者承天下,繼宗統極,保業延祚,莫急胤嗣。故《易》有幹蠱之義,《詩》詠眾多之福。今陛下聖嗣未立,天下屬望,而不惟社稷之計,專念微行之事,愛幸用於所惑,曲意留於非正。竊聞後宮皇子,產而不育。臣聞之怛然,竊懷憂國,不忘須臾。願陛下念天下之至重,愛金玉之身,均九女之施,存無窮之福,天下幸甚。」後遷太常丞,以弟服去職。

平帝元始元年,日食,又詔公卿舉敦樸直言。大鴻臚左威舉玄詣公車對策,復拜議郎,遷中散大夫。四年,選明達政事之人。時並舉玄為繡衣使者持節觀覽風俗所至專行誅賞事未及終而王莽居攝玄於是縱使者車,變易姓名,間竄歸家,因以隱遁。

後公孫述僭號於蜀,連聘不詣,述乃遣使者備禮征之。若玄不肯起,便賜以毒藥。太守乃自貪齎書至玄廬,曰:「君高節巳著,朝廷垂意,誠不宜復辭,自招凶禍。」玄仰天嘆曰:「唐堯大聖,許由恥仕;周武至德,伯夷守餓。彼獨何人,我亦何人。保志全高,死亦奚恨!」遂受毒藥。玄子瑛泣血叩頭於太守日:「方今國家,東有嚴敵,兵師四出。國用軍資,或不常充足。願奉家錢千萬,以贖父死。」太守為請,述聽許之。玄遂隱藏田野,終述之世。

譯文

譙玄字君黃,巴郡閬中人。年輕時好學習,能講解《易》、《春秋》。出仕州郡。成帝永始二年,出現了日食的災異,於是皇帝下詔書要各州舉薦一名敦厚樸實而又謙讓、有品行有道義的人。州府舉薦譙玄,譙玄到公車,策問應對成績優異,被授任為議郎。

皇帝開始設置期門,多次微服外出。皇帝立趙飛燕為皇后,皇后獨占寵愛,心懷忌妒,很多皇子橫遭夭折。譙玄上書勸阻說:「臣聽說天子秉承上天,繼承祖宗登上皇位,保有大業,延續帝祚,沒有比繼承人更為使人着急的。現雀陛下的繼承人沒有確立,天下的人都在注目,然而陛下不去考慮社稷之計,一心想着微服外出的事情,恩愛寵幸用在使人惑亂的人身上。臣私下聽說後宮皇子生下而不能養育。臣得知以後很憂傷,心中十分悲痛,私下片刻不忘憂念國家。如果警戒保衛不整治,那麼禍患就會意外發生。這就是賊寇禍亂在身邊發生的情況。希望陛下想着天下極端重要,愛惜自己像金王般的身體,(這樣的話)天下的人都非常欣慰、,」當時國家多次發生異常災害,譙玄經常陳述災異的變化。但他的意見卻不被成帝理解接納,所以譙玄長久地滯留在郎官的位置上。後來調任太常丞,因為為弟弟服喪辭掉官職。

平帝元始元年,出現日食現象,平帝又下令要公卿大夫們推薦敦厚淳樸、敢於直言的人。大鴻臚左成推薦譙玄到官署去應對策問,譙玄再次被授予議郎的官職。元始四年,朝廷要選拔八個通曉政治事務又能推行教化風俗習慣的人。當時大家一致推舉譙玄,譙玄手持天子符節,與太僕王惲等人分別巡視各地,考察各地民風民情,每到達一個地方都自行行使懲罰獎勵的職權。這件事還沒有完成,而王莽統攝朝政,譙玄於是拋棄了使者的車馬隊伍,改名換姓,私下逃回家中,就此隱居起來。

後來公孫述在蜀僭稱天子名號,他連續聘請譙玄任職,譙玄都不去。公孫述就派遣使者準備了禮物去徵召他;如果譙玄還不肯出來做官,就賜給他毒藥。太守於是親自捧着文書到譙玄的家裡,說:「您高尚的節操已經很出名了,朝廷很看重您,悠確實不應該再推辭了,免得自招殺身之禍。」譙玄仰頭向天長嘆說:「唐堯是聖明的君主,許由還是把做官當作恥辱;周朝的武王最為賢德,伯夷為了不做官寧願挨餓。他們都是那樣的人啊,我也是那樣的人啊。我要保全我高尚的志向和節操,即使死了又有什麼遺憾呢!」於是接受了毒藥。譙玄的兒子譙瑛哭出了血,對着太守叩頭說:「現在我們國家東面有很厲害的敵人,軍隊四面出動,國家和軍隊的費用不是經常充足,我願意拿出家中的一千萬錢,來為父親贖去死罪。」太守替他向公孫述求情,公孫述聽了之後答應了。譙玄於是在鄉間隱居,一直到公孫述死。[2]

作者簡介

范曄(公元398—446年),字蔚宗,祖籍順陽(今河南淅川縣),范家自西晉永嘉之亂後移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市),范曄是南朝劉宋時期的傑出史學家,史學名著《後漢書》的作者。[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