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後漢書·郭太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後漢書·郭太傳出自於《後漢書》,此史是一部由我國南朝劉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的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司馬彪續作),記載了從光武帝劉秀起至漢獻帝的195年歷史。 [1]

原文

郭太,字林宗,大原介休人也。家世貧賤。早孤.母欲使給事縣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處斗筲之役乎?」遂辭。就成皋屈伯彥學,三年業畢.博通墳籍。善談論,美音制。乃游於洛陽。始見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於是名震京師。後歸鄉里,衣冠諸儒送至河上,車數千兩。林宗唯與李膺同舟共濟,眾賓望之,以為神仙焉。 司徒黃瓊辟,太常趙典舉有道。或勸林』宗仕進者,對曰:「吾夜觀乾象.晝察人事,天之所廢^不可支也。」遂並不應。性明知人,好獎訓士類。身長八尺,容貌魁體.褒衣博帶,週遊郡國。嘗於陳梁閒行遇雨,巾一角墊,時人:故折巾一角,以為「林宗巾」。其見慕皆如此。或問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 」滂曰:「隱不違親,貞不絕俗,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

後遭母憂,有至孝稱。林宗雖善人倫,而不為危言核論,故宦官擅政而不能傷也。及黨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閎得免焉。遂閉門教授,弟子以千數。

其獎拔士人,皆如所鑒。左原者『陳留人也,為郡學生,犯法見斥。林宗嘗遇諸路,為設酒肴以慰之。謂曰:「昔顏涿聚梁甫之巨盜『段干木晉國之大駔.卓為齊之忠臣,魏之名賢。蘧瑗、顏回尚不能無過,況其餘乎?慎勿恚恨.責躬而已。」原納其言而去。或有譏林宗不絕惡人者。對曰:「人而不仁,疾之以甚也。」原後忽更懷忿,結客欲報諸生。基旦林宗在學.原愧負前言.因遂罷去。後事露,眾人咸謝服焉。

建寧元年,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為閹人所害,林宗哭之於野,慟。既而嘆曰:「『人之雲亡,邦國殄瘁,。『瞻烏爰止,不知於誰之屋』耳。」 明年春,卒於家,時年四十二。四方之士千餘人.皆來會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為其文,既而謂涿郡盧植曰:「吾為碑銘多矣,皆有慚德,唯郭有道無愧色耳。」

譯文

郭太字林宗,太原介休人。家世貧賤。父親死得早,母親想要他去縣裡做事,林宗說廣大丈夫哪能從事這種下賤的工作呢?」就辭掉不去。跟成皋屈伯彥學習,三年畢業,博通群書。擅長說詞,口若懸河,聲音嘹亮。游於洛陽,開始見河南尹李膺,李膺大加讚賞,就結為好朋友,於是(郭林宗)名震京師。後來回到故鄉,士大夫諸儒生送到河邊,有幾千輛車子。郭林宗只與李膺同船過河,送行的眾賓客望見他倆,如神仙一般。

司徒黃瓊徵召,太常趙典舉有道。有人勸郭林宗出仕做官的,林宗回答說廣我晚上觀看天象,白天考察社會人事,天命要廢棄的事物,是不可支持的。」於是,他都沒有答應。天性有知人之明,喜歡獎勵教育讀書人。身長八尺,容貌魁梧奇偉,寬衣大帶,週遊郡國。曾經在陳、梁閒遊,遇下雨,巾的一角折墊起來,當時人也學着故意折巾一角,叫作「林宗巾」,他被人所敬暮大都是這樣。有人問汝南范滂說郭林宗是怎樣一個人呢?」范滂說隱居時不違反母親的意旨,出仕時貞忠而不矯情絕俗。天子不得以他為臣,諸侯不得以他為友。其他,我就不得而知了。」

後來母親去世,有至孝的名聲。郭林宗雖然善於鑑識人物,品評人物,但不作激切而深刻的談論,所以宦官專政也不能傷害他。等到黨禍興起,知名之士大多遭其害,只有郭林宗和汝南袁閎得以倖免。於是閉卩教授,學生數以千計。

郭林宗所獎勵選拔的士人,都如他所鑑定的。左原,陳留人。該郡學生,犯法被驅逐。郭林宗曾經在路上碰到了他,辦了酒席安慰他。對他說從前顏涿聚是梁甫的大盜,段干木是晉國一個大的市場經紀,終究成為齊國的忠臣、魏國有名的賢人。蘧瑗、顏回尚且不能無過,何況是一個普通人呢?千萬不要生氣,自己責備自己就好了。」左原接受了他的意見走了。有人譏刺郭林宗與壞人來往,他回答說:「一個人不仁,厭惡他太狠,是迫使他更加做壞事。」左原後來忽然懷忿恨,結集賓客想報復諸生。這一天郭林宗正在學校,左原慚愧辜負了郭林宗以前所說的話,因此就散去了。後來事情泄漏出來,大家都感謝佩服他。

建寧元年〈1681,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被宦官害死,郭林宗在野外號哭,極為悲痛。因嘆聲說廣『人死了,國家也危險了。』『烏鴉不知落在哪個人家的屋上』啊。」(是說王業不知當何所歸。)

第二年春,在家去世,終年四十二。四方之士一千多人都來送葬。志同道合的人於是一同刻石立碑,蔡邕作碑文,刻好後,對)豕郡盧植說我作的碑銘多啊!都有些感到蜥愧,只有郭林宗是有道之士,刻此碑而無愧色呢。」[2]

作者簡介

范曄(公元398—446年),字蔚宗,祖籍順陽(今河南淅川縣),范家自西晉永嘉之亂後移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市),范曄是南朝劉宋時期的傑出史學家,史學名著《後漢書》的作者。[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