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呂吉人畫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呂吉人畫館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呂吉人畫館

外文名稱;JiRenLvPaintingGallery

地理位置;金山區楓涇古鎮旅遊區和平街51號(近三百園)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10:00a.m-17:00p.m(周二閉館)

題詞;陳香梅國家旅遊局特別顧問

唯一獲得美國美術家同盟最高榮譽金獎的旅美華裔畫家呂吉人在楓涇開設的一個畫館,其地址位於金山區楓涇古鎮旅遊區和平街51號(近三百園),展出了呂吉人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的多幅作品。每幅作品處處洋溢着質樸,動人的情感。他用細膩的、充滿感情的筆觸刻畫一草一木,刻畫每個細節,他大膽地用油畫的色彩和光來加強語畫面的表現力。[1]

本段

唯一獲得美國美術家同盟最高榮譽金獎的旅美華裔畫家呂吉人在楓涇開設的一個畫館, 其地址位於金山區楓涇古鎮旅遊區和平街51號(近三百園),展出了呂吉人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的多幅作品。每幅作品處處洋溢着質樸,動人的情感。他用細膩的、充滿感情的筆觸刻畫一草一木,刻畫每個細節,他大膽地用油畫的色彩和光來加強語畫面的表現力。

可以看到他獲過獎的諸多畫作,還有為興國賓館創作的《飛瀑圖》的複製品。

呂吉人

著名旅美國畫大師,年少時曾師從對傳統國畫有極深造詣及成就卓著的賀天健先生,打下了良好的國畫功底。呂吉人畢業於上海市美術專科學校預科及本科,1981年前往美國,進入美國紐約藝術學生聯盟接受西方現代繪畫訓練,經過學習探索,呂吉人便逐漸對當代藝術的走向有了自己的看法,並開始自己的繪畫創作道路。他堅定地選擇繼續在中國畫這塊土地上辛勤耕耘,立志在用毛筆、宣紙作畫、在傳統工筆重彩的基礎上,吸收西方繪畫的造型和色彩,開創出一條別具匠心、風格獨特的藝術新路。他用中國人的審美眼光,用特有的藝術手段畫紐約的街景,畫威尼斯的風光,他的作品征服了同行,征服了觀眾,在美國畫壇立足了腳跟,他的工筆重彩畫被西方人完全認可。但是,他最嚮往的依然是哺育他的祖國大地,他熟悉的山山水水,有深厚文化沉澱的中國建築和民俗風情以及正在發生巨大變革的城市和鄉村,他描繪中國城鄉景色的作品,更受人們的讚譽,他描繪祖國水鄉風情的作品更為世人所喜愛。一次又一次,他的作品在國際舞台上獲的認可。

近年來,呂吉人曾在滬舉辦個人專場拍賣會,拍賣所得捐贈給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應邀在上海檔案館外灘新館、蘇州召開的聯合國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北京中國美術館分別舉行"呂吉人的畫展"。此外1983年至2007年,呂吉人分別在美國中國日本加拿大荷蘭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及香港台灣地區舉辦過68次個展及聯展,9次獲獎。30多件作品曾在佳士得、蘇富比等著名拍賣公司拍賣。

呂吉人雖然定居美國,但他是一位受過傳統教育和有現代思維的中國藝術家,因為他有一顆中國心,所以他始終用一雙中國人的眼睛看世界,他用中國人的審美目光,用特有的藝術手段畫紐約的街景,畫威尼斯的風光。他的作品曾9次在國外畫壇上獲得大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獲獎作品是1996年在湖南湘西畫的《鳳凰早春》在美國獲得大獎。呂吉人由此成為國內唯一的在美國獲得國畫金獎的華人。他曾在國內、國外舉辦了66次個人畫展,得到了同行和觀眾的讚賞。美國原紐約市市長,現美國總統候選人之一的朱利安尼看過他的畫展後,親切握手留影,讚嘆不已。

殊榮

1984 年《雲中玉屏》獲美國亞洲協會"中國繪畫比賽"銀獎

1991 年《綠色調威尼斯運河風光》獲美國專業畫家聯盟優異獎

1994 年《水上有人家》獲美國《藝術家》雜誌優異獎及美國專業畫家聯盟大獎

1995 年《秋水圖》獲美國《藝術家》雜誌優異獎

1996 年《寧靜的村莊》獲美國專業畫家聯盟大獎

1996年《鳳凰春早》獲美國美術家同盟最高榮譽--金獎

2000 年應邀為上海市國際會議中心製作巨幛《浦江燦爛圖

2000-2003年 創作巨幅長卷《中華錦繡全圖》,在聯合國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展出

2005 年應邀為上海興國賓館8號樓會議中心製作巨畫《飛瀑圖

水鄉情緣

呂吉人作畫的原則是不動情決不動筆,他是用感情畫異國他鄉的景色的。當他帶着真摯的情感來到楓涇,畫致和橋、畫橋灣里,把江南小橋流水的濃情融入畫中。呂吉人曾說:"在我的腦海中,永遠有一副家鄉水景,就像我的鄉愁,隱隱約約地跟着我漂洋過海。"在他的筆下,水是柔情的,充滿着回憶、沉思和聯想。從歷史悠久的致和古橋到寧靜的街弄;從天真無邪的孩童到嫵媚嬌羞的紅衣少女,海外遊子的情愫在層層漣漪中蕩漾開去。

作品介紹

《老人與橋》

創作時間:2007-2008年

原作尺寸:46*36cm

類型:中國畫

此作完成於2007年歲尾。國內適逢百年一遇的雪災。呂老師思鄉心切,有感而發,回憶起了自己的故鄉。畫面中的景物都沉靜在一個藍灰色的基調中。仿佛是在一個雨後的清晨,空氣濕潤、清冷。似乎連木牆、紅磚都能擰出水來。沒有了以往作品中的陽光明媚,淡淡的散發出一種思鄉的情懷。遠在美國的呂老師用手中的毛筆在梳理着自己的心緒,白髮老者獨自踱步之身影,以及水鄉隨處可見的小橋、流水、人家,在他的筆下透露出一種歲月蹉跎之感,用畫筆將心中的哀思通過畫面展現給了我們。

嬉水圖

創作時間:2008年

原作尺寸:31x40.8cm

類型:中國畫

此畫於08年創作於上海,根據早年的寫生搞整理並創作而成。畫面構圖運用西方繪畫的構圖技巧和透視原理,加之以傳統的工筆畫技法來細緻描繪了一個小貓嬉水的畫面。這是一個傳統的花鳥畫題材,畫家屏棄了傳統花鳥畫中容易出現平、板感覺的構圖,取而代之的是運用透視技術來表現景象的縱深感覺。富有明暗變化的石階,錯落有致的石台,極富質感的木樁等都彰顯出驚人的細節感。皴、擦、點、染的傳統技法在這幅小品中被畫家運用的出神入化。畫中的小貓刻畫的也極為傳神,不論是皮毛、肌肉還是骨骼的變化及動勢的表達都至臻完美。畫家的功力可見一斑。

楓涇致和古橋

創作時間:2006年

原作尺寸:65x80cm

類型:中國畫

一座石橋,一泓流水,兩行石堤,都是呂吉人水鄉畫的重要構成因素,幾乎是"不變的定理"。但是每每解讀其畫作內在又能找到不一樣的感覺,箇中滋味,均有所感,均有所悟。此作是呂老師近幾年來不可多得的佳作,畫面刻畫細緻入微,靜態的表達了水鄉之美,畫面中唯一的動勢來自與兩隻白鵝,非但不突兀反而顯得和諧;在呂老師的眼中,楓涇的美麗在於那份自然和樸實。

飛瀑圖

創作時間:2005年

原作尺寸:3.2*8.5cm

類型:中國畫

原畫高3.2米,寬8.5米,懸掛在興國賓館8號樓,專為領導接見外賓設置的會議大廳正中牆上。呂吉人說,有人認為他畫的是黃果樹瀑布,其實他只是借鑑了黃果樹,更多是他心中的瀑布。這幅畫呂吉人以傳統工筆畫的細膩筆觸,並吸收了歐洲19世紀風景畫的技法,層次分明,色彩豐富,其迴腸盪氣的氣勢令人感受到不屈不撓、博大恢宏的民族精神。日本一位國際級設計師看了他的這幅作品後說:"那些水是流動的,我甚至聽到了它震耳欲聾的聲響。"

中華錦繡全圖

創作時間:2000-2003年

原作尺寸:3400*200cm

類型:中國畫

長為34米,高2米的巨型長卷,是呂老師從2000年至2003年,耗時三年零二個多月創作的。圖中囊括了我國列入聯合國頒布的世界文化、自然遺產以及其它各省市的風景名勝56處,畫幅之大,景點之多,難度之高,功力之深,實為罕見。

浦江燦爛圖

創作時間:2000年

原作尺寸:1065*220cm

類型:中國畫

原畫長10.65米、寬2.2米,屬於大型重彩畫,懸掛於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這是一件紀實性的寫實作品,以其恢宏、典雅的氣勢將浦東、浦西兩岸的新老建築用全景式的聚焦手法濃縮於一體。該作品由市領導龔學平題詞,亦是國際會議中心第一次被收藏的作品。

鳳凰春早

創作時間:1996年

原作尺寸:67.3x50.5cm

類型:中國畫

1996年獲美國美術家同盟最高榮譽--金獎

秋水圖

創作時間:1995年

原作尺寸:101x78cm

類型:中國畫

1995年獲美國《藝術家》雜誌優異獎

水上有人家

創作時間:1993年

原作尺寸:67.3x51.5cm

類型:中國畫

1994年獲美國《藝術家》雜誌優異獎及美國專業畫家聯盟大獎

寧靜的村莊

創作時間:1995年

原作尺寸:59.8x73cm

類型:中國畫

1996年獲美國專業畫家聯盟大獎

綠色調威尼斯風光

創作時間:1990年

原作尺寸:80x60cm

類型:中國畫

1991年獲美國專業畫家聯盟優異獎

呂吉人創作的威尼斯系列之一。安靜祥和的西方水鄉,卻帶着讓人沉醉的斑斕色彩,船鎬在水中激起的層層水暈迷惑了我們的眼睛也滌盪着我們的心靈。畫作帶我們回到了那首《再別康橋》,"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特色展品

非洲石雕

呂吉人在閒暇時也愛四處採風,廣收世界各地的藝術文化精髓,尤其偏愛非洲原始狂野的石雕藝術。而畫館裡就存放了一些來自非洲津巴布韋手工藝大師的精品。

非洲石雕藝術以中南部的津巴布韋最為著名,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在這個國家大

多數的藝術家是紹納族人,他們富有創見,思想深刻,和藹善良。他們天生傾向於神秘主

義並擁有無限的耐心。老一輩紹納族人生活在其土地上,保留着神秘的信仰,沉浸於祖先

和部落的靈魂神奇世界裡……他們的靈感來自於神秘的宗教和長老們的象徵主義。

美國新聞周刊曾經發表評論認為"津巴布韋石雕是本世紀在非洲可能出現的最偉大的新藝術表現形式",而津巴布韋的石雕藝術家是"世上最不為人所認識的雕塑家"。過去的十年中,在紐約現代美術館和羅丹博物館的藏品室里,津巴布韋的石雕已經成為最有收藏意義的非洲藝術品。

非洲木雕

非洲木雕是非洲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作品大都出自非洲中西部民間藝人之手,常見的有面具木雕和動物木雕。非洲大多數民族沒有名字,面具和造型各異的木雕常常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播工具,許多非洲古老神話就是通過面具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那嫻熟的刀法、生動的表情削麵、神秘而怪異的造型,使這些木雕成為了特有的"非洲式照片",為世界各地藝術愛好者收藏。

桂花樹

人稱花中神品,月宮中的仙葩。唐代宋之問有詩云:"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宋朝楊萬里又雲:"不是人間種,移從月裡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清人李漁在《閒情偶寄》中也特別的讚賞桂花樹:"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樹奶月中之樹,香亦天上之香。"古人還常用"蟾宮折桂"來比喻金榜題名,"廣寒宮中一枝桂"來比喻傑出的人才。

靈璧石

靈璧石,又名磬石,產於安徽省靈璧縣浮磐山,是我國傳統觀賞石之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作為貢品。它漆黑如墨,石質堅硬素雅,色澤美觀。靈璧石曾被清朝乾隆皇帝御封為"天下第一石"。其姿千種,其態萬狀,是全賴於大自然鬼斧神鏤。靈璧石由於地殼的不斷運動變化,又經過億萬年的水土中弱酸性水質的溶蝕和內應力、外應力的自然雕鑿、去軟留精,形成了"瘦、皺、透、漏、圓、蘊、雄、穩"等形態美的特點。聲是靈璧石靈之所在,是驅邪納福的吉祥之音。當地人還把靈壁石視為神靈之物而對其供香、叩拜、祈禱平安賜福。

交通信息

地鐵及公交

地鐵1號線"錦江樂園"站下,1號口出,"新西南汽車站"公交站坐楓梅線到"楓涇牌樓"站下。

自駕

上海出發,滬杭高速走A8段,楓涇出口收費站下來沿指示牌開2分鐘即可到達,車停至古鎮入口處的停車場。

參考資料

  1. 楓涇古鎮的呂吉人畫館 , 美篇 2019-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