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呂藝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呂藝鎮

中文名 : 呂藝鎮

所屬地區:博興縣呂藝鎮

呂藝鎮位於漢孝子董永故里博興縣東部,東臨黃河入海處新興城市東營,南依齊國故里淄博,北靠黃河,總面積113.6平方公里,轄41個行政村,4.6萬口人,耕地面積20萬畝。境內曹純路、閆高路縱橫交錯,交通十分便利,小清河、支脈河、北支新河貫穿東西南北,水資源充足,石油資源豐富[1]

歷史沿革

呂藝鎮,民國以來屬第六區。

1956年7月析為龍河、呂藝兩鄉,同年10月劃歸純化區。

1957年2月劃為呂藝、花園兩鄉。

1958年9月並為呂藝鄉,同年10月改建為呂藝公社。

1961年5月劃為呂藝區,1963年10月改為閻坊區。

1968年改建為閻坊公社。

1984年改建為閻坊鄉。

1994年12月改閻坊鎮

2004年6月改為呂藝鎮。

歷史文化

呂藝鎮是呂劇發祥地,每到農閒時節,很多呂劇愛好者便會自發地湊在一起,排練一些小節目,自娛自樂。該鎮計生協因勢利導,組織人員把計生政策和知識編成《只生一個好》、《早婚風波》等呂劇節目,並對一些有影響的小劇團給予資金、樂器方面的幫扶。如今,全鎮已有40餘個"莊戶劇團"能經常性為群眾演出。呂劇藝術以其濃厚的鄉土氣息和樸實優美的地方特色,在閻坊鎮生根、發芽並茁壯成長,特別是近幾年,隨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對文化藝術的消費需求越來越高,呂劇藝術在它的發祥地更加繁榮,已成為文化藝術的亮點和標誌。為更好地打造文化品牌,服務於經濟建設,該鎮政府特別是當地人民群眾迫切要求將閻坊鎮更名為呂藝鎮。呂藝鎮含有呂劇藝術之鎮的意思。閻坊鎮更名為呂藝鎮不僅符合當地歷史文化傳統,更重要的是它來自於人民的心聲,反映了當地人民群眾的強烈願望,符合地名命名"要方便使用,注意反映當地歷史、文化和地理特徵,尊重當地群眾願望"的規定。閻坊鎮更名為呂藝鎮,必將對弘揚我國戲曲文化,提高博興縣知名度,發展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環渤海地區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在該鎮高渡村成立,是中國優秀傳統劇目--呂劇的發祥地,1996年被省文化廳授予"山東省呂劇藝術之鄉"榮譽稱號,2008年初,又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呂劇藝術之鄉"榮譽稱號。素有"呂藝之鄉"和"革命老區"的美稱。


視頻

博興縣呂藝鎮 呂劇選段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