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吳場鎮隸屬於四川省樂山市夾江縣,地處夾江縣北部,南連新場鎮,西南與馬村鎮相鄰,西北接眉山市丹稜縣楊場鎮,北與眉山市東坡區黃家鄉接壤,鎮人民政府距夾江縣城21千米 ,總面積97.37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吳場鎮有戶籍人口32437人 。

2019年9月4日,撤銷永青鄉和三洞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吳場鎮管轄。 截至2020年6月,吳場鎮下轄2個社區、10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金牛街65號 。

2011年,原吳場鎮財政總收入360萬元,比上年增長12.7%,農民人均純收入652元 。2019年,吳場鎮有工業企業48個,有規模以上企業1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1]

目錄

建置沿革

原吳場鎮

宋設金流鄉,吳場鎮境域屬眉山縣。

清嘉慶五年(1800年),更名永通鄉。

民國二年(1913年),更名吳家鄉。

1958年,與三洞、黃永2鄉合併為吳家公社。

1959年,三洞、黃永2鄉析出;10月,劃入夾江縣。

1961年,析置青龍公社。

1981年,更名吳場公社。

1984年,公社改鄉。

1992年8月,永青、吳場2鄉合併為吳場鎮。

1999年11月,永青鄉析出 。

原永青鄉

永青鄉境域,原屬眉山縣。

1953年10月,析吳家鄉置永興鄉。

1956年,併入吳家鄉。

1958年,改吳家公社,設永興管理區。

1959年10月,屬夾江縣。

1961年10月,析置青龍公社。

1981年11月,更名永青公社。

1984年,公社改鄉。

1992年8月13日,與吳場鄉合併為吳場鎮。

1999年11月,析置永青鄉 。

原三洞鎮

三洞鎮境域,原屬眉山縣。

1958年,與吳場、黃家2鄉合併為吳家公社。

1959年,析置三洞公社;10月,劃入夾江縣。

1984年,公社改鄉。

1992年8月,與梧鳳鄉合併為三洞鎮。

1999年11月,梧鳳鄉析出 。

2019年9月4日,撤銷永青鄉和三洞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吳場鎮管轄。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原吳場鎮下轄1個社區、12個行政村:金柏林社區社區、楊村、熊村、龍華村、白龍村、汪口村、五顯村、柏林村、董溝村、董坪村、建設村、洪川村、寶林村 。

截至2020年6月,吳場鎮下轄2個社區、10個行政村:金柏林社區、三洞橋社區、龍華村、白龍村、光輝村、仁和村、建川村、三管村、新合村、百茶村、豐收村、光榮村 ;鎮人民政府駐金牛街65號 。[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吳場鎮地處夾江縣北部,南連新場鎮,西南與馬村鎮相鄰,西北接眉山市丹稜縣楊場鎮,北與眉山市東坡區黃家鄉接壤,鎮人民政府距夾江縣城21千米 ,總面積97.37平方千米 。

地形地貌

吳場鎮地勢略為西北高、東南低,由西至東逐漸下降;北面為山坡,南面為平壩 。

氣候

吳場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多年平均氣溫17.2℃,1月平均氣溫2.3℃,極端最低氣溫-2℃;7月平均氣溫30.1℃;極端最高氣溫38.6℃,平均氣溫年較差22℃,最大日較差17℃,無霜期年平均31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156.9小時,年總輻射110.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049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30天,極端年最大雨量1950毫米,極端年最少雨量1750毫米 。

水文

吳場鎮境內有金牛河,上游支流一條源自眉山市東坡區黃家鄉,一條源自丹稜縣楊場鎮,兩支流在鎮境龍華寺匯合流入三洞鎮,鎮境段長13千米,另有董溝溝匯入金牛河 。

自然災害

吳場鎮境內自然災害主要為洪澇和旱災,旱災發生在每年的春季和夏季,洪澇發生在每年的7-9月,1961年6月28日暴雨造成龍華水庫潰堤,受災389戶1656人,衝垮房屋922間,沖走1232間房屋,死亡94人,沖毀田678畝,損失糧食210噸,沖走耕牛22頭,沖走生豬209頭 。

自然資源

2011年,有耕地面積1.3萬畝 。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原吳場鎮轄區總人口1.42萬人 。原永青鄉轄區總人口5407人 。原三洞鎮轄區總人口1.34萬人 。

截至2017年,原吳場鎮常住人口13999人 。原永青鄉常住人口4256人 。原三洞鎮12057人 。

截至2019年末,吳場鎮有戶籍人口32437人 。[3]

經濟

綜述

2011年,原吳場鎮財政總收入360萬元,比上年增長12.7%,農民人均純收入652元 。

2019年,吳場鎮有工業企業48個,有規模以上企業1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

農業

2011年,吳場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農業總產值7300萬元,比上年增長3%,農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1.3%。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紅薯等為主,生產糧食9470噸,其中水稻6190噸,小麥150噸,玉米1380噸,紅薯910噸,經濟作物以蔬菜、油菜、大豆、花生為主,蔬菜產量2705噸,油菜產量820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2.5萬頭,年末出欄2.3萬頭;牛飼養量0.3萬頭,年末出欄0.2頭,家禽飼養量20.8萬羽,上市家禽19.3萬羽,生產豬肉2300噸,牛肉280噸;禽蛋10噸 。

工業

2011年,吳場鎮以建陶、頁岩、機磚、纖維板製造為主,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家,職工2800人;工業總產值3.8億元,比上年增長2.5%,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7.8% 。

商貿

2011年末,吳場鎮有商業網點115個,職工0.3萬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8500萬元,比上年增長11%;城鄉集市貿易年成交額1600萬元 。

金融

2011年末,吳場鎮有金融機構有鎮農村信用合作社和縣郵政儲蓄營業所,境內各類存款餘額1.67億元,比上年增長17.8%;各項貸款餘額0.15億元,比上年增長11.2% 。[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吳場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197人,專任教師6人;小學1所,在校生411人,專任教師37人,小學適齡兒童人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35人,專任教師3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教育經費達463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19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244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0.13%、0.17%,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13%,比上年提高了0.7個百分點 。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吳場鎮有鎮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0個,藏書6.8萬冊,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老年秧歌舞隊1個 。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吳場鎮有鎮衛生院1個;病床22張,固定資產總值73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0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3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0.6萬人次,住院手術200台次,出院病人2600人次 。

社會保障

2011年,吳場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0戶,人數102人,支出32.4萬元,比上年增長16.2%,月人均264.7元,比上年增長29.8%;城市醫療救助6人次,支出2400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02人次,支出5100元,比上年增長20.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15戶,人數682人,支出58.9萬元,比上年增長10.1%,月人均72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0人;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5人,支出5.9萬元,比上年增長20.5%;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84人次,支出3.4萬元,比上年增長64%;農村臨時救濟15人次,支出6500元,比上年增長10%,自然災害受災人口800人,救災支出1.2萬元,比上年增長5.2%,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9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6.2萬元,比上年增長10.6%,全年接受社會捐款2500元;銷售福利彩票6萬元,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150.4萬元。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55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427人;參加失業保險5人;參加工傷保險2550人 。[5]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吳場鎮有郵電代辦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20千米,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1500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5560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9120件,征訂報紙7.68萬份、期刊5600冊,郵政業務收入66萬元,電信企業1家;固定電話用戶32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85.4%;移動電話用戶3500戶,移動電話普及率為85%;寬帶接入用戶25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35萬元 。

給排水

2011年末,吳場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4.5千米,生產能力200噸/日,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 。

供電

2011年末,吳場鎮鎮區擁有高壓輸電線路1條,總長度43千米,用電負荷510千瓦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吳場鎮鎮區有綠化面積0.16公頃 。

道路

2011年末,吳場鎮鎮區有道路總長度2.5千米,道路鋪裝面積2平方千米 。

交通運輸

2011年,成(都)昆(明)鐵路過境,境內有公路通往永青鄉、三洞鎮及縣城;村級水泥路12條,總長約60千米,汽車客運站1個,運營里程20千米,年客運總量9.12萬人次,年貨運總量0.18萬噸 。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民國二年(1913年),吳場鎮以吳姓建場得名 。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