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村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村鎮隸屬於山西省晉城市高平市,地處高平市域西南部,東接河西鎮,南鄰澤州縣大陽鎮,西接沁水縣胡底鄉,北與原村鄉、野川鎮接壤,區域面積68.9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33346人。

1949年,屬高平縣第三區。1961年,屬馬村公社。1984年5月,馬村公社改馬村鎮。1993年5月,屬縣級高平市。2001年1月,東周鄉併入馬村鎮。截至2020年6月,馬村鎮下轄2個社區和18個行政村。

2018年,馬村鎮有工業企業37個,其中規模以上1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0個。[1]

歷史沿革

1949年,屬高平縣第三區。

1956年,分屬馬村鎮、北陳鄉、懸壺南鄉。

1959年,屬馬村工作區。

1961年,屬馬村公社。

1984年5月,馬村公社改馬村鎮。

1993年5月,屬縣級高平市。

2001年1月,東周鄉併入馬村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61年,轄馬村、康營、陳村、唐安、永安、掌握、閣老、莊頭、古寨、回山、梅葉莊、北嶺、懸壺南13個生產大隊。

1962年,唐安生產大隊分設為唐東、唐西2個生產大隊,撤銷回山、梅葉莊、北嶺、懸壺南4個生產大隊,轄10個生產大隊。

1978年,增設麻底溝生產大隊。

1981年,增設柳溝生產大隊,轄12個生產大隊。

1984年5月,改轄12個村民委員會。

2001年1月,增設東周、畢家莊、西周、溝頭、大周、東崛山、中崛山、西崛山、東牛莊、西牛莊、張家、東宅、金章背13個村民委員會,轄25個村民委員會。

2011年末,馬村鎮轄馬村、康營、陳村、唐東、唐西、永安、掌握、閣老、莊頭、古寨、麻底溝、柳溝、東周、金章背、西周、大周、東宅、東崛山、中崛山、西崛山、溝頭、畢家莊、東牛莊、西牛莊、張家25個村民委員會。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馬村鎮下轄2個社區和18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馬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馬村鎮地處高平市域西南部,東接河西鎮,南鄰澤州縣大陽鎮,西接沁水縣胡底鄉,北與原村鄉、野川鎮接壤, 區域面積68.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馬村鎮地形分為丘陵。主要山脈有臥牛山、藏佛山、龍王山、香山、吾神山、老馬嶺、黃嶺、臥佛山等,境內最高峰位於西南部邊境吾聖山主峰,海拔1346.6米;最低點位於鎮東部康營村,海拔809米。

水文

馬村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主要河道有飲馬河1條,從北至南流經境內永安、唐西、唐東、馬村、陳村等村,長13.25千米。

自然資源

馬村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炭、鐵、石灰石等。

人口

2011年末,馬村鎮轄區總人口3429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167人,城鎮化率15.1%,另有流動人口1200人。總人口中,男性17113人,占49.9%;女性17179人,占50.1%;18歲以下8685人,占25.33%;18~35歲9100人,占26.54%;35~60歲12394人,占36.14%;60歲以上4113人,占11.99%。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6.4‰,人口死亡率8.5‰,人口自然增長率-2.1‰。

2017年,馬村鎮常住人口30257人。

截至2018年末,馬村鎮戶籍人口33346人。[2]

經濟

綜述

2011年,馬村鎮農民人均純收入8486元。

2018年,馬村鎮有工業企業37個,其中規模以上1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0個。

農業

馬村鎮有農業耕地面積31000畝,人均0.9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1.51億元。糧食作物以小麥、大豆、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3045噸,人均380.4千克,其中小麥6112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等。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1414畝,產量6474噸,主要品種有白菜、西紅柿、黃瓜,其中白菜1954噸,西紅柿1883噸,黃瓜1735噸。

馬村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43026頭,年末存欄47506頭;羊飼養量7997隻,年末存欄4083隻;家禽飼養量85292羽。2011年,生產肉類7223噸,其中豬肉7164噸,羊肉59噸,禽蛋165噸;畜牧業總產值為86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7%。

截至2011年末,馬村鎮有森林面積25962.7畝,林地面積34312.1畝,其中防護林33712.1畝,經濟林13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2萬株,林木覆蓋率34.8%,活立木蓄積量3.76萬立方米。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590.5畝,產量522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梨、桃、柿子等。2011年,大中型農業機械5台(輛)。

工業

馬村鎮工業是煤炭、太陽能鑄錠切片和電池片、焦炭、水泥、發電、甲醇、糠醇糠醛、黃梨系列飲料等工業生產基地,形成以煤電化、新能源、新材料等為主導的大中型產業集群。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31.4億元,比上年增長27.04%;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36.1%。

2011年,馬村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家,職工2196人,實現工業增加值5.2億元,比上年增長16.3%。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8家。[3]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馬村鎮有幼兒園9所,在園幼兒802人,專任教師26人;小學11所,在校生2707人,專任教師16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331人,專任教師12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科技事業

2011年末,馬村鎮有各類科技人才1307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86人,經營管理人才41人,技能人才750人,農村實用人才430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馬村鎮有各類文化藝術表演團體20個,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26個。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大周威風鑼鼓、西周女子樂隊。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黑陶工藝、麵塑、剪紙、根雕等。舉辦的文化節有鎮槐花節。武氏正骨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1年末,馬村鎮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7%。

2011年末,馬村鎮有中央、省、市等電視台100多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762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馬村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6個,其中衛生所1所;病床25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7張。專業衛生人員18人,其中執業醫師2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6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5人、執業(助理)醫師0.2人、註冊護士0.18人。2011年,完成診療2.7萬人次,出院病人303人次。

2011年,馬村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8558人,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馬村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28人,人數820人,月人均330元,比上年增長3%。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93戶,人數1125人,支出145.8萬元,比上年增長37%,月人均108元,比上年增長7.2%;農村五保集中供養8人,支出2.8萬元,比上年增長1%,農村五保分散供養72人,支出15.12萬元,比上年增長2%;農村醫療救助1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80人次,共支出18000元,比上年增長2%;農村臨時救濟50人次,支出2500元,比上年增長1%。

2011年,馬村鎮自然災害受災人口6500人,農作物受災面積3000畝,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救災支出17.3萬元,比上年增長4.6%。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7萬元,比上年增長1%。新增就業人員1050人,有15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4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6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全年共幫助107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4]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馬村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9千米,投遞點3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15000份、期刊7000冊。有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01萬門,固定電話用戶6784戶,移動電話用戶9000戶。

供電

2011年末,馬村鎮鎮區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2座,主變壓器4台。綜合電壓合格率99.98%,供電可靠率99.98%。

交通

馬村鎮境內有鐵路唐安煤礦專用線過境,設唐安煤礦1個站。331省道坪曲線過境。縣鄉級公路4條,總長38千米。2011年末,鎮區開通公交汽車線路1條。

榮譽稱號

2019年11月21日,馬村鎮入選第三批全國"掃黃打非"進基層示範點名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