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吳法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吳法鼎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吳法鼎

國籍; 中國

籍貫;河南信陽

畢業院校;譯學館

職業;近代畫家

主要成就;巴黎高等美術學校本科畢業證書

吳法鼎,近代畫家。 字新吾。 河南信陽人。 1903年考入北京"譯學館",學習經濟和法文。1911年由河南省選派赴法國留學,初學法律,後改學油畫,得巴黎高等美術學校本科畢業證書。[1]

人物簡介

吳法鼎(1883~1924)字新吾。1903年考入北京"譯學館",學習經濟和法文。1911年由河南省選派赴法國留學,初學法律,後改學油畫,得巴黎高等美術學校本科畢業證書。1919年夏歸國,在上海參加藝術活動,同年冬受聘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西畫導師。1920年任北京藝術專門學校教授兼教務長,並與李毅士組織阿波羅學會。 1922年10月與上海劉海粟汪亞塵王濟遠李超士張辰伯等在滬舉行"洋畫作品聯展",甚有影響。1923年因北京藝專發生風潮而辭職,應聘南來任上海美專教授兼教務長。1924年2月2日,在開往北京的火車上因腦溢血去世,年僅四十二歲。油畫技藝和素描基礎紮實,風格嚴謹,代表畫作有《》、《雷峰》、《旗裝婦女肖像》、《青龍橋英雄》等。傳世作品有油畫《風景》、《海濱》,中國畫《打獵圖》(均藏中國美術館)等。[2]

在法國留學期間,他曾利用假期多次遍訪意大利瑞士英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這些國家對於文物保護的重視程度和現代化的博物館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校期間,吳法鼎還得到了當時法國藝壇最為著名的柯藍柯孟兩位教授的器重。在他回國之前,柯孟教授還親筆給他畫了一幅肖像畫以示紀念,對於一名來自異國他鄉且熱愛美術的優異學生而言,再也沒有比這更光榮的事情了。

1919年,吳法鼎結束了長達8年的留學生涯而毅然回到祖國。就在這年冬天,他應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的邀請,擔任該校畫法研究會的油畫導師。北京雖然是新文化運動的策源地,但在美術上卻較為封建保守,1921年5月,吳法鼎和王悅之李毅士等人聯合校外一批美術同道共同組織了北京第一個民間西畫研究團體—阿博洛學會。該學會以傳播西洋美術為宗旨,開展各項活動,用大眾藝術教育的方式推行美育,並且有針對性地擴展其組織機構,豐富教學活動,這在當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有關於他在藝術創作及教學中的主張,吳法鼎的好友汪亞塵曾這樣談道:「新吾對於藝術的主張,從教授方法着想,非常懇切,凡初習洋畫,必定要經過學院風的薰陶,有了精深的根底,才能談個人的個性和創造;新吾的素描,在留法時下過很深的功夫,他的畫能獨樹一幟,也是從這精深的素描鍛煉而來;新吾的色彩,不愛明亮,以深沉溫順而兼着實,頗足耐人尋味。在現在中國洋畫家中,他的人物畫,可說是獨一無二的了,風景畫也喜歡用溫和的色調,使觀者得到很強烈的感覺。」

吳法鼎儘管就學於西方,但他從未忽視過對中國本土文化的保護。他致力於宣傳和研究中國古代美術的藝術價值,呼籲廣大民眾意識到文物的重要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