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吳表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目錄

吳表臣

吳表臣(1084—1150),字正仲,晚號湛然居士,永嘉人。少從周行己讀書。北宋大觀三年(1109),和兄鼎臣同中進士,擢通州司理,為知州陳瓘所器重。朱勔黨羽待制盛章陷人於獄,表臣依法判釋,有聲於時。南宋建炎四年(1130)二月,高宗趙構自揚州逃抵溫州,扈從乏人,御史中丞趙鼎推薦避難回鄉之表臣、林季仲、陳桷、薛徽言等人再度出仕,表臣最先到達,任監察御史。四月抵越州(今紹興),調任右正言,條陳「措置上流以張形勢,安輯淮甸以立藩蔽,擇民兵以守險阻,集海舶以備禾虞」。其策多見施行。其後以病請補外職,以直秘閣學士知信州。紹興元年(1131),召為司勛郎中,遷左司,條陳裕國強兵之策十事,除左司諫給事中。次年,左相呂頤浩和右相秦檜不和,呂使朱勝非都督江淮軍事,給事中胡安國不肯草擬任命狀而被罷職,秦檜、表臣等上疏懇留,俱遭貶斥。表臣授台州黃岩丞,續除提點浙西刑獄,召為秘書少監,-《哲宗實錄》。秦檜復相後,表臣仕途順利,歷官中書舍人、給事中、兵部侍郎。建、崇二國公就外傅,兼翊善,改禮部侍郎,遷吏部尚書兼翰林學士。十一年十一月,宋、金達成和議,秦檜欲遣表臣出使,議定地界,並指政事堂為餌,暗示「歸來可坐此」,表臣拒不接受。次年,又因普安郡王(趙伯琮)封典與秦檜意見不合,被罷官。不久,起用為婺州知州。當地水災,先發常平倉米救濟,深得民心。政績考核優良,升任敷文閣待制。任滿請求奉祠,進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在家閒居數年,自奉清約,無異布衣。二十年病卒,年6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