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吳際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吳際霖1940年入延安陝北公學學習。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延安軍工局教員、魯南軍區軍工部部長。建國後,歷任山東鋁廠廠長、冶金工業部有色冶金設計院副院長、第二機械工業部軍工局副局長兼總工程師。組織起草了我國核武器研製、發展方案,參加領導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研製、試驗,是我國核武器研究基地的主要組建者之一。

個人簡介

吳際霖1918年生於成都。他從1957年五月二機部九局任職,並與李覺、郭英會、何廣乾以及外籍專家等十餘人,乘飛機盤旋了甘肅、四川等許多地方,幾經周折,終於為共和國選擇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青海金銀灘草原。

從221基地選址、定點到基礎建設,吳際霖都是參與者和領導者。1962年青海核武器研製基地建設時,他是時任九局局長李覺的得力第一把副手,後任核研基地(二二一廠)黨委書記、廠長兼總工程師。

個人經歷

一九五八年初,吳際霖同志服從組織決定,離開他所熟悉的工作,同李覺、郭英會等同志一道,擔負起組建九院,領導研製「尖端彈」的重任。記得當時有位領導幹部曾對際霖同志開玩笑『三彈』都有你的一份。

創建初期,九院面臨兩大任務:一是抓緊221基地建設,使其儘快形成科研生產能力;二是抓緊調集科技隊伍,積極創造條件,逐步開展科研試驗工作。吳際霖既要協助李覺同志統管全面,主持全院日常工作,又分工側重抓科技組織管理工作,經常是夜以繼日地奮鬥着。[1]

由於正值三年困難時期,對原子彈研製項目是否「下馬」存在着不同意見的爭論。9月,二機部劉傑部長與李覺、吳際霖、朱光亞等研究後,向中央上報了《關於自力更生建設原子能工業情況的報告》,提出兩年內進行中國第一個原子彈裝置爆炸試驗的「兩年規劃」。

為進一步分析研究其可行性,根據領導和專家集體討論的意見,由朱光亞主持擬制了《原子彈裝置科研、設計、製造與試驗計劃綱要及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和《原子彈裝置國家試驗項目與準備工作的初步建議及原子彈裝置塔上爆炸試驗大綱》。

這兩份文件在科學總結前期工作的基礎上,明確指出了技術上最關鍵的問題,提出了必須完成的基本建設項目和條件,並對下一步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核爆炸試驗分兩步走的方案,第一步先做地面爆炸試驗,第二步再做空中爆炸試驗。

整個安排有條不紊,環環相扣。後來的實踐證明,這些分析和部署是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對當時很快突破原子彈技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兩份至關重要的文件,被譽為「兩個綱領性文件」。

核武研究基地是建在青海省海晏縣海跋3210多米的高原上,那裡開水只有80多度,飯都半生不熟,在那十分艱苦的環境裡,吳際霖領導基地廣大科技人員,艱苦攻關,攻克了第一顆原子彈,又攻克原子氫彈。

1966年文革動亂期間,他未能倖免。當時基地兩派群眾鬥爭激烈,每次批鬥完了,他回到辦公室,就坐在椅子上歇一歇、喝口水,又開始攻關戰鬥!在那非常時期,當有人遇有不測,第二梯隊馬上頂上,在什麼情況下,都不能誤了科研攻關、生產,就是這麼好的領導人,領導生產原子彈,攻克氫彈,應該說1967年6月17日我國氫彈的爆炸成功,吳際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凡接觸過吳際霖的人都知道,他有傑出的軍工管理才能,嚴謹縝密的工作作風,他思路清晰,待人嚴肅且和藹可親,是核武器研究基地難得的領導人。為核武器研究院的創建和「兩彈」的突破,做出過傑出貢獻![2]

參考資料

Category: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