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吾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吾雛》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作品

《吾雛》是唐朝白居易所作詩。 《吾雛》這首詩塑造了一位慈父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其子無限的愛與未來的擔憂。

五古是古代漢族詩歌體裁之一。《唐詩三百首》的編者把詩分為古詩、律詩、絕句三類,又在這三類中都附有樂府一類;古詩、律詩、絕句又各分為五言、七言。這是一種分法。

從格律上看,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從字數上看,有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還有很少見的六言詩。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一般詩集只分為五言、七言兩類。[3]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吾雛[1]

創作年代;唐

作品出處;白居易詩集

文學體裁;五古

作者;白居易

本段正文

《吾雛》

吾雛字阿羅,阿羅才七齡。

嗟吾不才子,憐汝無弟兄。

撫養雖驕呆,性識頗聰明。

學母畫眉樣,效吾詠詩聲。

我齒今欲墮,汝齒昨始生。

我頭髮盡落,汝頂髻初成。

老幼不相待,父衰汝孩嬰。

緬想古人心,慈愛亦不輕。

蔡邕念文姬,於公嘆緹縈。

敢求得汝力?但未忘父情。

本段譯文

幼兒7歲,名叫阿羅,是膝下獨生子。

頑皮而聰明。經常模仿媽媽畫眉,學我吟誦詩句。我牙齒快掉了,而你剛長真牙,

我禿頂了,而你頭髮剛長到能梳髮髻。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2]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

白居易,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3075篇詩文

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含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與李白、杜甫一起被後人並稱為唐代「三大詩人」。有《白氏長慶集》。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後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

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於洛陽,享年75歲,贈尚書右僕射,諡號「文」,葬於洛陽香山。白居易去世後,唐宣宗李忱寫詩悼念他說:「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著有《白氏長慶集》,共有七十一卷。[3]

視頻

百家講壇.白居易

白居易的創作風格

參考資料

  1. 《吾雛》 詩詞古文網;
  2. 百家講壇白居易03錚錚鐵骨—莫礪鋒20 騰訊視頻,發布時間;2016年12月25日
  3. 白居易 古詩文網;

做父親的年老了,幼兒尚小,時光不等人,雖然親情深,也無可奈何。不求你給我助力、養老,只要不忘父親的深情愛意就足夠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