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世宗柴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周世宗柴榮

來自搜狗網的圖片

中文名字:

「周世宗柴榮」一般是指「周世宗」


周世宗柴榮(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1],五代時期後周皇帝(954年-959年在位),邢州堯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人[2],祖父柴翁、父柴守禮是當地望族,周太祖郭威的養子,是中國少數由外戚繼承宗室的皇帝[3]

顯德元年(954年),繼位為帝。在此時期在政治、軍事、經濟上都有建樹,號稱英主,初步奠定了後來北宋的勢力。在商議取幽州時病倒,不久去世,年僅39歲,廟號世宗,諡號睿武孝文皇帝,葬慶陵[4]

中文名 :周世宗

別名: 郭榮、柴世宗、柴王爺

本名: 柴榮

諡號: 睿武孝文皇帝

出生地 :邢州堯山柴家莊

朝代: 五代十國

主要成就:改革禁軍擴建東京

三征南唐: 北伐遼國

展開 民族:漢族

出生日期:921年10月27日

逝世日期:959年7月27日

廟號: 世宗

陵墓位置:慶陵

目 展開

目錄

1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入承帝位 決戰高平 勵精圖治 西敗後蜀 三征南唐 北伐幽燕 壯志未酬 2主要成就 政治 軍事 經濟 文教 外交 3人物關係 4軼事典故 滅佛運動 病龍台 財神皇帝 5史籍記載 6人物紀念 7人物評價 8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影視形象

1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柴榮畫像

柴榮於後梁貞明七年九月二十四日(921年10月27日)生於邢州堯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柴家莊。他的祖父柴翁(其名佚失)、父親柴守禮都

是當地有名的富豪。後因家道中落,年未童冠的柴榮前去投奔嫁給同鄉人郭威的姑母柴氏(即聖穆皇后)。

柴榮生性謹厚,幫助姑父郭威處理各種事務,深受郭威喜愛,而柴氏無子,便收養柴榮為子,當時郭威家境並不富裕,柴榮為資助家用,外出與鄴都富商

頡跌氏做茶貨生意,往返江陵等地。其間學習騎射,略通史書和黃老學說的著作。及至成年後,棄商隨郭威從戎。

入承帝位

天福十二年(947年),後漢政權建立,郭威以佐命功授為樞密副使,柴榮則被任命為左監門衛大將軍。乾祐三年(950年)郭威任鄴都(今河北大名東

北)留守、樞密使、天雄軍節度使時,授柴榮為天雄牙內指揮使,兼領貴州刺史、檢校右僕射。

乾祐三年(950年)冬,後漢隱帝猜忌郭威,將其和柴榮留居京都開封的親屬全部誅殺,並企圖派人殺死郭威。郭威於是以「清君側」的名義殺向開封,

柴榮受命留守鄴都,主持鄴都事務。次年,後周建立,柴榮旋即以皇子的身份拜澶州(今河南濮陽)刺史、鎮寧軍節度使、檢校太保,封太原郡侯。柴榮

在澶州任內,「為政清肅,盜不犯境」,[1]深受官民倚信。

廣順二年(952年)正月,泰寧軍節度使慕容彥超叛亂,柴榮屢請率軍征討,得到郭威嘉許。在戰事不利之際,郭威一度對宰臣說:「如朕不可行,當使

澶州兒子(指柴榮)擊賊,方辦吾事。」但因權臣王峻阻擾,此事作罷。十二月,柴榮被加授為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廣順三年(953年)正月,柴榮入朝覲見,但因王峻進讒,旋即返回鎮所。不久後,王峻獲罪被貶,柴榮於同年三月被加封為晉王,併入朝任開封府尹兼

功德使。

顯德元年(954年)正月,郭威病重,柴榮被加授為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兼侍中,判內外兵馬事。同月十七日,郭威駕崩,朝臣秘不發喪。二十一日

(2月26日),柴榮按照遺詔,在柩前即皇帝位,是為周世宗。

決戰高平 主詞條:高平之戰、後周攻北漢晉陽之戰

顯德元年(954年)二月,北漢世祖劉崇趁後周國喪之際,自率三萬兵力,並招引遼國騎兵萬餘人,南犯潞州。

柴榮聞訊後,力排眾議,決心親征。他率軍兼程速進,在澤州高平之南的巴公原(今山西晉城巴公鎮)與北漢軍遭遇。大戰展開時,右軍樊愛能、何徽部

不戰遁潰。在危險時刻,柴榮不畏矢石,冒死督戰,大敗北漢,斬殺其驍將張元徽。觀望的遼軍見狀撤退。日暮時分,河陽節度使劉詞領後軍抵達,柴榮

與之合力,再破北漢,追擊至高平,劉崇丟棄大量輜重,倉皇北逃。

高平之戰,鞏固了柴榮的地位。戰後,他為整飭軍紀,斬殺了樊愛能、何徽等七十多名臨陣脫逃的將士,同時對作戰有功的李重進、張永德、趙匡胤等人

給予重賞。

五月,柴榮又乘勝追擊,包圍北漢都城太原,但由於糧餉不繼,又加連日霖雨,士卒病疲,未能將其攻克。而在忻口阻擊遼軍的部隊又作戰不利,大將史

彥超恃勇戰死,士氣大挫。六月,柴榮下詔班師。

勵精圖治

周世宗柴榮的王佐之臣—王朴


柴榮即位之初,年富力強,雄心勃勃,決心遵照養父的遺願,干出一番大事業。他曾向精究術數的左諫議大夫王朴發問:「朕當得幾年?」王朴答道:

「臣固陋,輒以所學推之,三十年後非所知也。」柴榮聽後十分欣喜地說:「若如卿所言,朕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為實

現這一宏偉目標,柴榮在他五年多的統治期間,勵精圖治,銳意改革,南征北戰,揭開了結束分裂,統一天下的序幕。

顯德元年(954年)十月,柴榮吸取高平之戰周軍將不用命、士不能戰的教訓,命趙匡胤廣募天下壯士「選取優者為殿前諸班」,將禁軍整頓為一支威震

鄰國的軍隊。

顯德二年(955年)三月,先派士兵及民夫疏浚深州和冀州之間的胡盧河,又夾胡盧河而建城壘於李晏口,派重兵戍守。四月,令近臣二十餘人,各撰

《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平邊策》各一首,柴榮親覽之。並採納王朴的「攻取之道,從易者始」的建議,制定了「先南後北」的戰略。

西敗後蜀

主詞條:後周攻後蜀之戰

顯德二年(955年),柴榮派向訓(向拱)、王景率軍西征後蜀,欲收復秦、鳳、成、階四州。

七月,向訓等被阻於鳳州,戰事陷於僵局,而西征之師的軍需供應不繼,宰臣執意請求罷兵。柴榮派趙匡胤作為特使前往秦州前線視察戰局,趙匡胤返回後,認為定能獲勝,從而堅定了柴榮的攻討之志。

閏九月,周軍大破後蜀,秦、成、階三州相繼歸附。至十一月,攻克鳳州,盡復四州之地。

三征南唐 主詞條:淮南之戰

顯德二年(955年)十一月,柴榮準備親征南唐,先派李谷統領韓令坤等十二位將軍出征。同時下詔要求吳越王錢弘俶出兵常州,以牽制南唐軍力。次年,因不贊同李谷持重的策略,改命李重進為淮南道行營指揮使,領趙匡胤等主動出擊,取得正陽(今安徽潁上西南)之戰的勝利,且派兵攻取了南唐的滁(今安徽滁縣)、揚(今江蘇揚州)、泰(今屬江蘇)、光(今河南潢川)、舒(今安徽潛山)等州。後因雨季來臨,留李重進軍繼續圍攻壽州(今安徽壽縣),自己則班師回京。五月,柴榮徵集工匠「於大梁城西汴水側造戰艦數百艘,命唐降卒教北人水戰。數月之後,縱橫出沒,殆絕唐兵」。

柴榮攻南唐之戰

顯德四年(957年)二月,柴榮因南唐援軍抵達、周軍不利,於是再度南征,大敗南唐援軍於紫金山寨,消滅唐軍四萬人,繳獲船艦數百艘及眾多錢、

帛、器械。三月,壽州彈盡糧絕,向周軍投降。柴榮隨後自下蔡回京。十一月,柴榮親率諸軍第三次征南唐,攻濠州(今安徽鳳陽西北),敗唐軍於渦

口。一鼓作氣,向東橫掃沿淮城柵,所向披靡。十二月,泗州(今安徽泗縣東南)守將舉城投降,柴榮親率水陸大軍東下,得唐軍艦船三百餘艘,加之周

軍數百艘艦船,水陸俱奔,所向皆捷,連降濠州、漣水、亳州等地。

顯德五年(958年)正月,柴榮親自率軍攻克楚州(今江蘇淮安)。二月,再破揚州,繼續擴大戰果。三月,前往泰州、廣陵、迎鑾江口,大敗唐軍。南

唐元宗李璟遣使求和,進獻貢品,被迫獻上四州之地,畫江為界,每年進獻貢物十萬,以求罷兵。至此,淮南之戰結束。柴榮悉平江北的淮南之地,得州

十四、縣六十;李璟去帝號,只稱「江南國主」。四月,自揚州還京。

柴榮三次南征,不但使南唐俯首就範,而且震懾了南方各割據勢力,為之後的北伐掃除了後顧之憂。[5]

北伐幽燕 主詞條:後周攻遼河北之戰

燕雲十六州圖

顯德六年(959年)四月,柴榮親率諸軍北伐遼國,取道滄州(今屬河北)北上,率步騎數萬直入遼境。至寧州,遼寧州刺史王洪以城降。之後,領兵水陸俱下,至益津關(位於今河北霸州境內),守將終廷暉舉城投降。至瓦橋關(今河北雄縣城西南),守將姚內斌以城降;遼莫州(今河北任丘北)刺史劉楚信舉州投降。

五月,瀛州(今河北河間)刺史高彥暉以本城歸順。義武節度使孫行友攻克易州(今河北易縣),擒獲遼易州刺史李在欽。同月,以瓦橋關設置雄州、益津關設置霸州。先鋒都指揮使張藏英破在瓦橋關北破遼騎兵數百人,攻下固安縣。

這次出師,僅四十二天,兵不血刃,連收三關三州,共十七縣。五月丙午日,柴榮大會諸將,準備乘勝奪取幽州(今北京市),諸將均認為不可,柴榮不聽。夜間,柴榮突患疾病,只得自雄州回師。

壯志未酬 顯德六年(959年)六月,昭義節度使李筠攻克北漢遼州,擒獲其刺史張丕旦。同月,柴榮回到開封,解除張永德殿前都點檢職務,命趙匡胤接任;封長子柴宗訓為梁王。

同年六月十九日(7月27日),柴榮因病在開封萬歲殿駕崩,終年三十九歲,在位六年。八月,諡號睿武孝文皇帝,廟號世宗。十一月,葬於新鄭陵上村的慶陵。

2主要成就

政治 澄清吏治 柴榮於在位短短的六年間,有志于澄清吏治,對於文武貪吏屢加重責,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舊五代史》認為他「稟性傷於太察,用刑失於太峻,及事行

之後,亦多自追悔」,宋真宗亦稱其「用刑峻急,誅殺過當」。不過,到了統治後期時,他已經「漸用寬典,知用兵之頻並,憫黎民之勞苦,蓋有意於康

濟矣」[6]。今據新舊《五代史》,列其大略:

顯德元年(954年)九月,右屯衛將軍薛訓因「監雍兵倉,縱吏卒陪斂」被除名流放沙門島;宋州巡檢竹奉璘因「盜經商船不捕獲」被斬於寧陵縣。十

月,在葉縣巡檢時「挾私斷殺平民」的供奉官郝光庭以「棄市」處決;左羽林大將軍孟漢卿以「監納厚取耗余」之罪,被勒令自盡;


顯德二年(955年)正月,詔令朝中群臣各舉薦一人,允許不避親嫌,但需要在「授官之日,各署舉主姓名」,一旦發現被舉者貪贓無能,便連坐舉主。

十二月,酷吏陶文舉在宋州徵收殘租,致使州民數千人受刑,「冤號之聲聞於道路」,甚至有數人「不勝其刑而死者」。此舉被輿論「以為不允」;


顯德四年(957年)十月,左藏庫使符令光因製造軍士袍襦不及時,「以小過見誅」。「人皆冤之」;


顯德五年(958年)十二月,擅殺降卒的楚州兵馬都監武懷恩被定罪棄市;又賜死貪污榷稅錢五十萬、官絲二千兩的楚州防禦使張順。

選才納諫

顯德元年(954年)七月,柴榮一舉任用范質、李谷、王溥為相;又力排眾議,拔擢不由科進第的魏仁浦聘為樞密使。在顯德四年(957年)十月規定製科

科目時,還詔稱:「不限資、見任職官,黃衣草澤(泛指民間在野之人)並許應召(考試)。」

柴榮辦事謹慎,虛心求諫,他曾極為誠懇地專門下詔要求群臣儘量上書言事,還點名讓翰林學士承旨徐台符等二十多名大臣各寫《為君難為臣不易論》、

《平邊策》各一篇。這種大面積命題對策在歷史上是很少見的。他審讀後,尤對大臣王朴的《平邊策》中所提「先易後難」的主張最為賞識,並且隨即付諸實踐。

修訂刑律 柴榮在位時,亦對刑律進行修訂,於顯德五年(958年)七月頒行《大周刑統》。

軍事 整頓禁軍 柴榮鑑於高平之戰中周軍將不用命、士不能戰的教訓,於顯德元年(954年)下詔整頓軍隊,他指出:「侍衛士兵,老少相半,強弱不分。」「況百戶農

夫,未能瞻一甲士。且兵在精不在眾,宜一一點選。精銳者為上軍,怯懦者任從安便,庶期不用,又不虛費。」他命禁軍將領趙匡胤廣募天下壯士,「躬

親試閱,選武藝超絕及有身首者,分署殿前諸班」,又裁汰老弱士卒,拔擢強壯者。通過整頓,節省了開支,更重要的是,使後周的禁軍成為一支威震鄰

國的精銳之師,史稱「士卒精強,近代無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5]

南征北戰

公元959年的後周

柴榮即位後,有掃滅諸國、澄清天下之志,而大臣王朴在《平邊策》中提出了「先易後難」的主張,即:先攻下江南(南唐)、嶺南(南漢),再取巴蜀

(後蜀),其後是遼國的燕雲之地,最後是河東(北漢)。柴榮採納王朴之言,並以此制定統一大計。

柴榮在位期間,主要進行了四次重大的戰役:

①顯德元年(954年),北漢、遼國聯兵南侵,柴榮御駕親征,於澤州高平(今山西晉城高平)大破北漢,穩定了政權;

②顯德二年(955年),派兵西征後蜀,接連收復前朝丟失的秦(今甘肅秦安北)、階(今甘肅武都東南)、成(今甘肅成縣)、鳳(今陝西鳳縣東北)四州之地;

③顯德二年(955年)至顯德五年(958年)間,三度親征南唐,將長江以北的淮南之地盡皆奪取,並迫使南唐臣服;

④顯德六年(959年),北征遼國,在四十二天內連收三關三州,共十七縣的土地。

至柴榮在位晚期,後周的疆域已經大有擴展。

修浚邊防

顯德二年(955年)三月,委派忠武節度使王彥超與彰信節度使韓通率領軍卒及民夫,疏浚深州和冀州之間的胡盧河;並在李晏口夾胡盧河修建城壘,派重兵戍守。其後派德州刺史張藏英召募邊境驍勇之民組成一支精悍的邊軍,形成了一道堅固的防線,邊民得以安居樂業。

編修兵書

顯德三年(956年)二月,兵部尚書張昭奉詔撰成《制旨兵法》十卷,「凡四十二門」。

經濟 柴榮關心民間疾苦,在位期間,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恢復和發展經濟的改革措施,如均定田賦、限制佛教、獎勵農耕、恢復漕運及興修水利等舉措,使得地方生產逐漸得到恢復:

均定田賦 顯德二年(955年)三月,下詔:「應逃戶莊田,並許人請射承佃,供納租稅」,對逃戶回歸的年限有詳細的規定。促使逃戶及早回歸和荒棄莊田的開墾利用,大大有利於農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顯德五年(958年),他讀唐人元稹所上的《均田表》後,大受啟發,於是命人按表製成《均田圖》賜給諸道節度使、刺史,隨後又派「遣左散騎常侍艾穎等均定河南六十州稅賦」。連歷代受優待免納租稅的曲阜孔氏,也被取消特權,照平民例納租賦。在淮南之戰結束後,下詔將淮南諸州鄉軍「並放歸農」。[5]

擴建開封

柴榮剛即位時,開封城內道路逼仄,擁擠不堪。顯德二年(955年)四月,柴榮頒布了建築開封外城的詔書,「宜令所司於京城四面,別築羅城,先立標誌」,進而闡明了擴大城市用地的打算,至顯德三年(956年)正月,徵發開封府及近畿的曹、滑、鄭州丁夫十餘萬開始建築。在舊城之外新建羅城,相當於原來的四倍。

在擴建的同時,也給了百姓很大的自由,即等新城規劃好,各類公共設施都選址完之後,百姓可以在剩下的土地上自行建造。顯德三年(956年)六月,又下詔就道路寬度和綠化、建築退線都列出了要求。此外,柴榮還對開封的水系景觀進行了營造,允許市民在河邊種植綠樹,建設標誌性建築。這些舉措,使得開封的面目一新。

限制佛教 為了增加勞動力和兵源,柴榮於顯德二年(955年)五月下詔限制寺院的發展,還嚴格規定出家為僧尼的條件。當年廢寺院三萬三百三十六所,僅保留寺院二千六百九十四所,還俗僧尼多達六萬一千二百人,收效顯著。

興修水利

顯德元年(954年)十一月,黃河在鄆州界決口,「數州之地,洪流為患」。柴榮徵發丁夫六萬人,派宰相李谷監築河堤,歷經三十日而完工。

顯德六年(959年)二月,徵發徐、宿、宋、單等州丁夫數萬浚汴河;發滑、亳二州丁夫浚五丈河,東流於定陶,入濟,以連通青、鄆的水運之路。又疏浚蔡河,以通陳、潁水運之路。使得「導河流達於淮,於是江淮舟楫始通」。六月,黃河在鄭州原武縣(今河南原陽)決口,宣徽南院使吳廷祚徵發丁夫二萬人築堤。

疏浚漕運水路,固然有軍事意義,但對水利灌溉和經濟發展也產生了重大影響。[5]

漕運、鑄錢等 此外,柴榮在漕運和鑄錢等方面也作了一些變革[5],如顯德二年(955年)九月,下詔禁天下銅器,議立監鑄錢,規定除「縣官法物,軍器次寺觀鐘磬鈸鐸之類所留外,自余民間銅器、佛像,五十日內悉令輸官,給其值。過期隱匿不輸,五斤以上處死,不及者論刑有差」。次年十月,詔:「漳河以北都縣,並許鹽貨通商,逐處有鹹鹵之地,一任戶煎煉。」

這些舉措,減輕了後周國家的負擔,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為結束割據局面奠定了基礎。


柴榮為糾正科舉考試中出現的弊端,在顯德二年(955年)下詔決定親自閱覽新舉進士的詩賦、論文與策文。

顯德四年(957年)十月,規定製科為三種科目: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經學優深可謂師法科、詳閒吏理達於教化科。

顯德五年(958年)三月,令翰林學士李昉對被貢者進行複試。次年二月,下詔:「禮部貢院今後及第舉人,逐科等第定人數姓名,並所試文學奏文,候敕下發榜。」

禮樂 在文化上,柴榮延聘文學之士,於顯德五年(958年)命翰林學士竇儼參定雅樂,集文學之士,撰《大周通禮》、《大周正樂》;顯德六年(959年)正月,王朴詳定「雅樂十二律旋相為宮之法」,又校訂律准[6];又搜求佚書,雕刻古籍,大興文教。[8]

書史 顯德四年(957年),命兵部尚書張昭編修周太祖及後梁、後唐末帝的實錄,至次年撰成《周太祖實錄》三十卷。

柴榮重視國家的藏書和文化建設。曾多次親臨史館視察藏書情況,見藏書太少,便下詔採取激勵政策,欽定凡獻書之人,均給以優賜。聚而又校,選常參官三十人,對所藏圖書進行校讎、刊正、抄寫,並令在書卷末署校書名銜。為後周國家藏書奠定了基礎。[8]

曆法 除此之外,柴榮還對曆法進行了修訂:顯德二年(955年),命端明殿學士王朴校定曆法,王朴於是「削去近世符天流俗不經之學,設通、經、統三法,以歲軌離交朔望周變率策之數,步日月五星」,撰成新曆,被命名為《顯德欽天曆》。

外交 南唐 淮南之戰爆發時,南唐元宗李璟致書柴榮,「稱唐皇帝奉書於大周皇帝」,以兄相稱;待到戰敗後,自去帝號,改稱「江南國主」,「奉周正朔」。柴榮為表誠意,也相繼釋放被俘的南唐文武將臣、士卒。[9]此後,柴榮於顯德五年(958年)九月及顯德六年(959年)六月分賜南唐牲畜、錢絹等物。[6][9]

同時,名義上臣屬南唐的清源軍節度使留從效也在淮南戰後派衙將蔡仲贇等扮作商人,取道湖北,向柴榮表示歸附誠意。顯德六年(959年),又遣使奉表貢獻,柴榮賜詔嘉納。留從效為表誠意,還要求在京師建置官邸,但柴榮顧及南唐的顏面,因而未允。[6]

後蜀 柴榮在位期間,攻取被後蜀占據的西北四州,此後將蜀地降卒數千人放回。顯德二年(955年)十月,後蜀後主孟昶亦曾試圖與後周方面接觸,但柴榮因孟昶在國書中自稱「大蜀皇帝」,有分庭抗禮之意,故而不作回復。[9]

吳越 吳越國一向臣服於中原王朝。柴榮即位之初,加吳越國王錢弘俶為天下兵馬都元帥。淮南之戰期間,吳越應後周要求,出兵攻擊南唐。柴榮於顯德五年(958年)九月及顯德六年(959年)六月,分賜吳越牲畜、錢絹等物。[6][9]

高麗 顯德二年(955年)十月,高麗國王王昭遣使進貢。十一月,柴榮遣使加封王昭為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

柴榮為統一全國,需要大量的銅,因而在顯德五年(958年)再遣使攜帶數千匹帛前往高麗交換銅,王昭也在翌年遣使獻銅五萬斤。顯德六年(959年)正月,王昭再遣使進貢方物。[6]

回鶻 顯德二年(955年)五月,甘州回鶻遣使進貢。

女真 顯德六年(959年)正月,生活於松花江、黑龍江下游的女真部族「遣使貢獻」。[6]

占城 顯德五年(958年)九月,占城國王因陀羅跋摩三世(中國史書記為「釋利因德漫」)遣使進貢。[9]

3人物關係

父母

生父:柴守禮,在後周、北宋時期安享富貴,為「十阿父」之一。官至太子少傅。 養父:郭威,實為柴榮姑父。後周開國君主。死後諡號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廟號太祖。 養母:柴皇后,實為柴榮姑母。後周建立前逝世,追冊為聖穆皇后。 兄弟姐妹

郭侗,初名青哥,為後漢隱帝所害。後周建立後累贈太尉、剡王,賜名侗。 郭信,初名意哥,為後漢隱帝所害。後周建立後累贈司空、杞王,賜名信。 郭氏,為後漢隱帝所害。後周建立後追封樂安公主。加贈莒國長公主。 郭氏,下嫁禁軍大將張永德。後周建立後封壽安公主,進封晉國長公主。 郭氏,後周建立後追封永寧公主。加贈追封梁國長公主。 后妃

貞惠劉皇后:元配 宣懿皇后符氏:繼妻 宣慈皇后符氏:繼妻,宣懿符皇后之妹[10] 杜貴妃(南唐中主李璟獻給柴榮的兩個妃子) 秦貴妃(南唐中主李璟獻給柴榮的兩個妃子) 子嗣

柴宗誼,又名柴宜哥,為後漢隱帝所殺。據《新五代史》記載,後周太祖郭威賜名「誼」,贈太尉、越王。 柴宗誠(柴誠),幼時為後漢隱帝所殺。被殺時還沒有名字。據《新五代史》記載,郭威賜名「誠」,贈太傅、吳王。 柴宗諴(柴諴),為後漢隱帝所殺。被殺時還沒有名字。據《新五代史》記載,郭威賜名「諴」,贈太保、韓王。 柴宗訓,後周末代君主,宋朝建立後降封鄭王。死後諡號恭皇帝。 柴熙讓,封曹王,宋朝建立後不知所終。據說為了躲過宋太祖趙匡胤的追殺,改姓寧。 柴熙謹,封紀王。宋太祖初年逝世。[11] 柴熙誨,封蘄王。宋朝建立後被岳父盧琰收養為義子,改名盧璇。

4軼事典故

滅佛運動 主詞條:後周世宗滅佛

柴榮塑像

中國歷史上有四次「禁佛」事件,分別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以及後周世宗柴榮的禁佛,被後人統稱為「三武一宗」四次「滅佛」。[13]自後周顯德二年(955年)起,後周世宗開始排斥佛教的一系列政策。是五代唯一對佛法排斥的一次。

對於「私度僧尼,日益猥雜」、「鄉村之中,其弊轉盛」的現象,柴榮下詔:「近覽諸州奏聞……私度僧尼,日增猥雜,創修寺院,漸至繁多……宜舉舊章,以革前弊……諸道州縣鎮村坊,應有敕額寺院,一切仍舊,其無敕額者,並抑停廢。」詔旨頒布後,廢佛之風席捲全國,當年就廢去寺院30,336所,僧尼還俗者約6萬人。除重點保護寺院外,一律停廢。禁私度僧尼,禁僧俗捨身。當時有檀越銷融銅錢以鑄佛的風氣,柴榮反其道而行,即下令毀滅天下銅製佛像,要銷毀佛像以鑄造銅錢。世宗限定民眾於五十日內繳納,官府收購。只要家藏五斤以上的銅佛而不繳納,則判死刑。只留下前朝帝王有賜與匾額的重點佛寺,其餘寺院一律毀去。又對僧侶條件嚴格限制,必須要會背誦一定卷數以上的佛經並取得尊長同意,才能出家,否則犯罪。且禁止一切當年佛教徒「自殘式布施」(斬斷手腳、以熱油燙臉等)明志的風氣,最後,廢去佛寺30336所,還俗61200僧。全國寺院僅餘兩千所。

一時之間,天下佛像幾滅。官員議論紛紛,柴榮卻說:「你各位不要對我毀去佛像這件事有疑慮。佛啊,是以善道度化世人的,如果有心向善,就是供奉佛了,那銅像豈是所謂的佛呢?而且我聽說過,佛為了利益他人,就算是頭顱、眼睛都可以布施給別人。如果朕的身體可用來救濟民眾,我也在所不惜啊。」

病龍台 顯德六年(959年),柴榮親征伐遼,直取幽州(今北京)。車駕至瓦橋關(今河北涿縣南),探聽到遼軍已經望風披靡,非常高興,認為大功將成,於是登高台,視察六軍。這時,有父老鄉親百餘人,持牛酒進獻,柴榮問:「此地叫什麼名字?」父老答道:「歷世相傳,稱之為病龍台。」柴榮聞言默然,於是騎馬離去。當夜,柴榮就開始生病。次日,病情愈加緊急,只得班師回朝,不久後病逝。[14]

財神皇帝

柴王爺 柴榮在民間被俗稱為「柴王爺」。據記載,他自少經商,曾在南方販茶,取得成功,所以從宋元時期開始,就被中原地區百姓奉為財神,同時也是礦工、窯工、建築工的保護神。

5史籍記載

《舊五代史·周書·世宗本紀》

《新五代史·周本紀》

《周世宗實錄(殘本)》

6人物紀念

主詞條:周世宗陵

周世宗陵碑 周世宗陵碑 慶陵位於河南省新鄭市郭店鎮陵後村陵上西側,為柴榮死後安葬的陵寢。慶陵封土原高20米,周長105米,明朝初年曾對陵墓有過修整,修起了陵門和陵牆,古柏參天。

慶陵在民國初年基本被毀,此後的封土不過高10米左右,周長約幾十米,上面有明顯的踩踏痕跡,東西側分別被房屋和麥田蠶食,看不到任何陵牆陵門的遺蹟。碑後是歷代皇帝、官員和文人墨客留下的石碑約30多塊,都是讚頌柴榮功業的,還有一些古代的殘碑散落陵前。2001年,新鄭市政府豎立「周世宗陵」碑於封土堆前,並新栽種了一些柏樹。

1963年,慶陵被公布為河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慶陵被確定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7人物評價

齊藏珍:陛下神武之功,近代無比,於文德則未光。

李璟:伏惟皇帝陛下,體上聖之姿,膺下武之運,協一千而命世,繼八百以卜年,化被區中。恩加海外,虎步則時欽英主,龍飛則圖應真人。

薛居正:世宗頃在仄微,尤務韜晦,及天命有屬,嗣守鴻業,不日破高平之陣,逾年復秦、鳳之封,江北、燕南,取之如拾芥,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加以留心政事,朝夕不倦,摘伏辯奸,多得其理。臣下有過,必面折之,常言太祖養成二王之惡,以致君臣之義,不保其終,故帝駕馭豪傑,失則明言之,功則厚賞之,文武參用,莫不服其明而懷其恩也。所以仙去之日,遠近號慕。然稟性傷於太察,用刑失於太峻,及事行之後,亦多自追悔。逮至末年,漸用寬典,知用兵之頻並,憫黎民之勞苦,蓋有意於康濟矣。而降年不永,美志不就,悲夫![6]

趙恆:周世宗固英主,然用刑峻急,誅殺過當,享祚不永,豈不由此乎。

王欽若:世宗幼而英悟,以嚴重自處。與賓客言,必低聲柔氣;商確古今及論攻戰之事,則縱辯高譚。詞理鋒起,故時人多之。

龍袞:以周世宗之神武確斷,當矢石而不懼。予觀自古帝王之達者一人而已。

趙頊:①世宗誠創業造功英主也。[19]②使天假之年,其功業可比漢高祖。

歐陽修:世宗區區五六年間,取秦隴,平淮右,復三關,威武之聲震懾夷夏,而方內延儒學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禮》、定《正樂》、議《刑統》,

其製作之法皆可施於後世。其為人明達英果,論議偉然。即位之明年,廢天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是時中國乏錢,乃詔悉毀天下銅佛像以鑄錢,嘗曰:

「吾聞佛說以身世為妄,而以利人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於世,猶欲割截,況此銅像,豈其所惜哉?」由是群臣皆不敢言。嘗夜讀書,見唐元稹《均

田圖》,慨然嘆曰:「此致治之本也,王者之政自此始!」乃詔頒其圖法,使吏民先習知之,期以一歲,大均天下之田,其規為志意豈小哉!其伐南唐,

問宰相李谷以計策;後克淮南,出谷疏,使學士陶谷為贊,而盛以錦囊,嘗置之坐側。其英武之材可謂雄傑,及其虛心聽納,用人不疑,豈非所謂賢主

哉!其北取三關,兵不血刃,而史家猶譏其輕社稷之重,而僥倖一勝於倉卒,殊不知其料強弱、較彼我而乘述律之殆,得不可失之機,此非明於決勝者,

孰能至哉?誠非史氏之所及也!

司馬光:①若周世宗,可謂仁矣!不愛其身而愛民;若周世宗,可謂明矣!不以無益廢有益。[21]②世宗以信令御群臣,以正義責諸國,王環以不降受

賞,劉仁贍以堅守蒙褒,嚴續以盡忠獲存,蜀兵以反覆就誅,馮道以失節被棄,張美以私恩見疏。江南未服,則親犯矢石,期於必克,既服,則愛之如

子,推誠盡言,為之遠慮。其宏規大度,豈得與莊宗同日語哉!《書》曰:「無偏無黨,王道蕩蕩。」又曰:「大邦畏其力,小邦懷其德。」世宗近之矣![22]

曾鞏:唐太宗即位之初,延群臣與圖天下之事,而能絀封倫,用魏鄭公之說,所以成貞觀之治。周世宗初即位,亦延群臣,使陳當世之務,而能知王朴之

可用,故顯德之政,亦獨能變五代之因循。

洪邁:周世宗英毅雄傑,以衰亂之世,區區五六年間,威武之聲,震懾夷夏,可謂一時賢主,而享年不及四十,身沒半歲,國隨以亡。固天方授宋,使之

驅除。然考其行事,失於好殺,用法太嚴,群臣職事,小有不舉,往往置之極刑,雖素有才幹聲名,無所開有,此其所短也。[23]

朱熹:①周世宗亦可謂有天下之量,纔見元稹均田圖,便慨然有意。[24]②周世宗規模雖大,然性迫,無甚寬大氣象。做好事亦做教顯顯地,都無些含洪之意,亦是數短而然。[24]

馬天驥:周世宗當天下四分五裂之餘,一念振刷,猶能轉弱為強。[25]

朱元璋:三代之王有其時而能為之,漢文有其時而不為,周世宗則無其時而為之者也。[26]

孫承恩:世宗英明,志存混一。服強以力,懷弱以德。武功既振,文治亦修。宏規大度,邈焉寡儔。[27]

朱國禎: 有輕天下人而好殺者,周世宗是也。

王夫之:①唯周主決志親征,而後已潰之右軍,不足以搖眾志;潰掠之逃將,不足以劫宮闕;身立血戰之功,而樊愛能等七十人之伏辜,無敢為之請命。

於是主乃成乎其為主,臣乃成乎其為臣,契丹不戰而奔,中國乃成乎其為中國。周主之為天子,非郭氏授之,自以死生為生民請命而得焉者也。[28]②周主南伐江南,勞師三載,躬親三駕,履行陣,冒矢石,數十戰以極兵力,必得江北而後止。江北既獻,無難席捲以渡江,而修好休兵,饋鹽還俘,置之若忘。嗚呼!此其所以明於定紛亂之天下而得用兵之略也。蓋周主之志,不在江南而在契丹也。[28]③周世宗以數州之士,乘擾亂之餘,臨陣一麾,而強敵立摧,亦非教練十年而後用之也。[29]

胡承諾:五季十三君,顯德稱有道。繼亂騁英圖,扶義擁大寶。中權帷幄深,前鋒技擊好。虎旅清雄霸,龍騎躍丹漅。國步尚危淺,驚飆折何蚤。徯予去委裘,助順移蒼昊。一乘歸薊祝,五畤異豐鎬。荊墳寄空山,寢宮無遺燎。玉簫咽清夜,銀鳧沒幽沼。仿佛見襖雲,徘徊宿怪鳥。異代頗蒸嘗,有司亦草草。徵車過其旁,塵沙閱昏曉。[30]

蔡東藩:①高平之戰,非周主榮之決計進兵,則北漢熾張,長驅南下,河北必非周有矣。至北漢主已敗入晉陽,繕甲兵,完城塹,堅壁以待,志在決死,加以遼兵為助,左右犄角,此固非可輕敵者,況以逸待勞,以主待客,難易判然,安能必勝?周主知進而不知退,此其所以損兵折將,棄械耗財,而卒致廢然自返也。②至若周世宗之英武過人,王朴之智謀絕俗,天獨未假以年,不獲共謀統一,命耶數耶?是固在可解不可解之間矣。然世宗美政,王朴長材,不容過略,故類敘之以風示後世雲。

8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京劇:《三打陶三春》,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由中國劇作家吳祖光創作。 秦腔:《打龍棚》 小說:在楊家將相關的演義、評書中,楊六郎之妻柴郡主為柴榮之女;《水滸傳》中的「小旋風」柴進,被描寫為柴榮的嫡派子孫。[32] 影視形象 年份 電視劇/電影 飾演者 1986 《絕代雙雄》 湯文濤 1988 《兵權》 惠天賜 1995 《大宋王朝趙匡胤》 王洪湛 1996 《情劍山河》 王偉平 1998 《真命天子》 王淇 2005 《問君能有幾多愁》 李飛 2011 《傾世王妃》 周一圍 2015 《大宋傳奇之趙匡胤》 吳曉東 2019 《天醒之路》 丁子峻[33] 影視形象部分參考資料[34][35]

參考資料: 1. 周世宗英年早逝的五代第一明君

歷史記[引用日期2021-08-20] 2. 強國詳情

學習強國[引用日期2021-12-07] 3. 周世宗的缺憾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22-02-24] 4. 柴榮

學習強國[引用日期2022-02-11] 5. 白壽彝.中國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03.

6. 《舊五代史·卷一百一十九·世宗紀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03-21] 7. 後周世宗柴榮擅城市規劃 改造汴京展大都會魅力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3-09-22] 8. 李玉安、陳傳藝.中國藏書家辭典.湖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9. 《舊五代史·後周世宗紀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1-10] 10. 《新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一·列傳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07-28] 11. 《新五代史·卷二·周家人傳第十二·第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07-28] 12. 歐陽修.新五代史.阜陽.潁州私第.1046.

13. 近三千佛像驚現邯鄲鄴城遺址 建國以來之最(圖)

網易網[引用日期2013-09-22] 14. 《五代史補》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8-09] 15. 柴榮故里尋跡

河北新聞網[引用日期2020-02-15] 16. 《舊五代史》·卷一百一十四(周書)世宗紀一

漢程網[引用日期2021-11-18] 17. 《周世宗實錄》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0-01-07] 18. 《舊五代史·列傳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5-04] 19. 《續資治通鑑長篇·卷二百三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5-04] 20. 《新五代史·周本紀第十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3-21] 21.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九十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3-21] 22.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九十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3-21] 23. 《容齋隨筆》·容齋續筆·卷第四(十七則)

漢程網[引用日期2021-12-21] 24. 《朱子語類·卷第一百三十五》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0-01-06] 25. 《宋史·卷四百二十·列傳第一百七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5-04] 26. 《明史·列傳第二十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5-04] 27. 《文簡集·卷四十一》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0-01-06] 28. 《讀通鑑論·卷三十·五代下》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1-07] 29. 《宋論·卷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1-07] 30. 鄭州道中望周世宗陵

中國古曲網[引用日期2015-09-14] 31. 五代史演義:懲奸黨唐主施刑 正樂懸周臣明律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11-29] 32. 柴進門招天下客 林沖棒打洪教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07-28] 33. 天醒之路

貓眼電影[引用日期2021-12-26] 34. 《問君能有幾多愁》主創人員名單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3-07-28] 35. 大宋傳奇之趙匡胤_購票_劇情介紹_演職人員_圖集_貓眼電影

貓眼電影[引用日期2021-11-07] 詞條標籤: 人物歷史人物

視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