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書·盧柔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周書·盧柔傳出自於《周書》,此史為中國歷代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唐朝令狐德棻主編,參加編寫的還有岑文本崔仁師等人。成書於貞觀十年(636年)。共50卷,本紀8卷、列傳42卷。本書記載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紀傳體史書。[1]

原文

盧柔字子剛。少孤,為叔母所養,撫視甚於其子。柔盡心溫清,亦同己親。宗族嘆重之。性聰敏,好學,未弱冠,解屬文。司徒、臨淮王或見而器之,以女妻焉。及魏孝武與齊神武有隙,詔賀拔勝出牧荊州,柔謂因此可著功績,遂從勝之荊州。以柔為大行台郎中,掌書記。軍中機務,柔多預之。及勝為太保,以柔為掾,加冠軍將軍。孝武后召勝引兵赴洛,勝以問柔,曰:「高歡托晉陽之甲,意實難知。公宜席捲赴都,與決勝負,存沒以之,此忠之上策也。若北阻魯陽,南並舊楚,東連袞、豫,西接關中,帶甲十萬,觀釁而動,亦中策也。

舉三荊之地,通款梁國,可以身免,功名去矣。策之下者。」勝輕柔年少,笑而不應。及孝武西遷東魏遣侯景襲穰勝敗遂南奔梁柔亦從之勝頻表梁求歸武帝覽表嘉其辭彩。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勞問,並遺縑錦。後與勝俱還,行至襄陽,齊神武懼勝西入,遣侯景以輕騎邀之。勝及柔懼,乃棄船山行。贏糧冒險,經數百里。時屬秋霖,徒侶凍餒,死者大半。至豐陽界,柔迷失道,獨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濕,殆至於死。大統二年,至長安。封容城縣男,邑二百戶。太祖重其才,引為行台郎中,加平東將軍,除從事中郎,與蘇綽對掌機密。時沙苑之後,大軍屢捷,汝、潁之間,多舉義來附。書翰往反,日百餘牒。柔隨機報答,皆合事宜。進爵為子,增邑三百戶,除中書舍人。遷司農少卿,轉郎,兼著作,撰起居注。後拜黃門侍郎。文帝知其貧,解衣賜之。魏廢帝元年,加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中書監。孝閔帝踐阼,拜小內史,遷內史大夫,進位開府。卒於位。所作詩頌碑銘檄表啟行於世者數十篇。

譯文

盧柔字子剛。幼年時父母去世,被叔母收養,叔母撫養看待他比親生兒子還好。盧柔盡心孝順叔母,也同自己的母親一樣。宗族的人都感嘆看重他。他性格聰明機敏,喜愛學習,不到二十歲,懂得撰寫文章。司徒、臨淮王無或見到他而器重他,把女兒嫁給他。等到魏孝武與齊神武有嫌怨,下詔令賀拔勝擔任荊州刺史,盧柔認為可趁此建立功業,於是跟隨賀拔勝到荊州去。讓盧柔任大行台郎中,掌書記。軍中機密事務,盧柔很多都參與了。等到賀拔勝任太保,以盧柔為屬官,加授冠軍將軍。孝武帝後來召賀拔勝領兵赴洛,賀拔勝詢問盧柔的意見。

盧柔說:「高歡依託晉陽的軍隊,心思實在難以知道。你應該席捲軍力奔赴京都,與他一決勝負,不顧存亡,這是忠的上策。如果北面阻擋魯陽,南面併吞舊時楚地,東面連接袞、豫,西面連接關中,領兵十萬,伺機而動,也是中策。拿三荊的土地,與梁國通好,可以自身免於禍難,但是功名就不存在了,這是下策。」賀拔勝輕視盧柔年輕,笑着不回答他。到了孝武帝往西遷移,東魏派遣侯景襲擊穰城。賀拔勝被打敗了,就往南投奔梁。盧柔也跟隨他。賀拔勝多次上表請求回去,梁武帝看了奏表,稱讚他的言辭文采。後來知道是盧柔所撰寫,就派遣舍人慰勞存問,並送給絲綢錦緞。後來盧柔與賀拔勝一起返回,走到襄陽,齊神武帝害怕賀拔勝從西進入,派遣侯景率領輕銳的騎兵攔截他。賀拔勝和盧柔很恐懼,就捨棄船隻,爬山而走,帶着乾糧,冒着危險,行走數百里。

當時適逢秋雨連綿,同行之入又凍又餓,死了一大半。到豐陽地界,盧柔迷失道路,獨自在枯樹之下過夜,寒雨打濕了衣服,幾乎要凍死。大統二年,到了長安。封為容城縣男,食邑二百戶。太祖重視他的才能,推舉他為行台郎中,加授平東將軍,任從事中郎,與蘇綽一起掌管機密事務。當時沙苑之戰後,大軍屢傳捷報,汝、潁之間,很多人起義來歸附。文書往返,每日一百多件。盧柔根據情況答覆,都符合事宜。晉升為子爵,增加食邑三百戶,授任中書舍人。升司農少卿,轉為郎,兼任著作,修撰起居注。後任黃門侍郎。文帝知道他很貧困,脫下外衣賞賜給他。魏廢帝元年,加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中書監。孝閔帝登位,任小內史,升內史大夫,晉位開府。在官位上去世。所作詩頌碑銘檄表啟在世間流傳的有幾十篇。[2]

作者簡介

令狐德棻(583~666年),字季馨,宜州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朝史學家以及政治家。

唐高祖入關時,任大丞相府記室,後逐漸升遷至禮部侍郎、國子監祭酒、弘文館、崇賢館學士。唐初,經隋末戰亂之後,經籍圖書散亡,他奏請購求天下圖書,設專人補錄,被唐高祖李淵採納,終於使「群書略備」。又建議修撰梁、陳、齊、周、隋五代史書,認為「如文史不存,何以鑑古今?」此議又得高祖讚許

令狐德棻在獨立主編《周書》以外,也參與編撰《藝文類聚》、《五代史志》、《大唐儀禮》、《氏族志》、《太宗實錄》、《高宗實錄》等10餘種史書。歷高祖、太宗、高宗三朝達40餘年。以金紫光祿大夫致仕。卒後,諡號曰「憲」。令狐德棻一生從事史學著作,凡國家有所修撰,無不參與。[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