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于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周於仁,(1675年-1736年),又名周育仁純哉;仙山,又號龍溪,四川安岳縣人,康熙四十七年擧人。初知永春縣,上官以為能,調將樂,擢澎湖通判,遇事果斷,天植之性也。

生平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戊子科舉人。清雍正十一年八月,澎湖第三任通判, 於乾隆元年(1736年)告病卸事。

【台灣文史館出版的《澎湖台灣紀略》】

他對開發澎湖,建設海上重鎮做出了重大貢獻,編有《澎湖志略》《渡海嶼記》《暮遊集》等書。 其中《澎湖志略》,是最早記載台灣各島嶼的第一本史書,尤其是將釣魚島記入誌中,證明該島主權自古就屬於中國。 澎湖地處中國東南沿海,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台灣海峽緊要之地。澎地舊無志書。自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統一台灣五十餘年後,才由周於仁纂輯《澎湖志略》。

雖然誌中內容多有缺略,卷帙較少,但作為清代台灣第一部廳志,昭示了台灣府廳縣三級行政建置均已修成志書,突顯了清代自上而下普修志書的特點,對清代台灣方志研究具有一定的價值意義。[1]

《澎湖廳略志》

在《澎湖廳略志》有「文石賦」頌揚文石之美。並做短序說明: 「澎湖文石,在外塹山麓,掘地劈石得知,外具醜惡,經磨礱而文出。其文與質不一,其色淡而不豔。其大小不倫,欹陷斜稜,尖突異狀,絕無方圓平直者,其直低昂不一,佳者倍之。為念珠重而涼,不宜於冬。余亦堪於案頭玩具之。」將文石產、開採、製作、賞玩方式做具體的描述。

周於仁來自四川, <文石賦>是對於澎湖的特產文石有感而發之,文石不過是石頭罷了,也不能磨出金子, 也不能當飯吃或入藥, 也不能做器具或做成硯台,為何有人會視其為珍貴之物呢? 後來他終於頓悟而明白了, 原來「石」因「文」而貴, 石如此, 人也應當以斯文自任。

[原文]   考文石之託始兮,韞於璞而深藏。迨畸人之穿鑿兮,乃由闇而之章。色清淡而不豔兮,形多稜而少方。不可點而成金兮,不可餐而為糧,不可為圖而作篆兮,不可為器而薦香,不可入藥而供丹竈兮,不可作硯而伴文房。胡爭取之若鶩兮,致厥直之常昂?購之無謂兮,棄之何傷!   石若艴然而自鳴曰:「君不吾取,吾為君宣。吾聞君子不責人以全美,不沒人之微賢。矧吾粹品,出自天然,質瑩瑩而不駁,性硜(ㄎㄥ)硜而恆堅。不追琢而自麗,不 粉飾而成鮮。含雲帶霧,染黛浮煙。依海島而儲秀,歷寒暑而永年。匪自衒以求售,偏競羨而投錢。曾雜珍奇於五都之市,幾供玩悅於七寶之前。士逢知己而自貴, 物經賞識而益妍。君不吾取,吾無憾焉!」   余聞其言,歎異者久之。乃恍然曰:「非石之貴,惟文為貴。文不雷同,故其色各出。文不柔靡,故其質常貞。文不好異而矜奇,故淺淡而不可厭。文不悅人而 逢世,故平常而不可輕。惟其如是,是以取之。」嗚呼!一石之微,尚以文見重於海隅,況士君子斯文自任,懷瑾握瑜,選珪璋兮黜碔砆。探英奇於崑崙之顛,識卞 璞於荊山之區,視茲石又當何如也![2]

周於仁的詩文全集

[3]

留別澎湖諸同事

勞勞俗吏兩經遷,才到澎湖便是仙。盜息何須鳴竹柝,民良無處試蒲鞭。

三年臥治身多病,一葦輕杭意轉牽。更念和衷同事者,從茲遠別亦潸然。

別澎湖十六韻

行年將六十,三仕到澎陽。海國東南嶠,星經牛女鄉。

天懸青共遠,水接碧同長。颶發疑雷吼,沙飛似霧茫。

有時奔萬馬,無計臥雙檣。風景雖多別,民情卻甚良。

勤耕蕷作飯,儉用佈為裳。麥稻還須糴,豆麻尚可糧。

黍黃村火密,草綠訟庭荒。柴戶何嘗閉,蒲鞭不用揚。

官閒惟嘯月,民樂可烹羊。竊祿亦云久,留名敢謂芳。

光陰飛石火,花甲變星霜。將別還延佇,思歸欲束裝。

群黎雖祖餞,一葦早輕杭。暫息鷺州地,追懷賦短章。



參考文獻

  • 劉寧顏編,《重修臺灣省通志》,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 張光前. 《臺灣史料集成 清代臺灣方志彙刊 第五冊·澎湖志略 點校說明》. 臺北市: 行政院文建會、遠流出版社. 2005-06-30: 363頁. ISBN 986-00-1270-9. 
官銜
前任:
梁樟
臺灣府糧捕海防通判(澎湖通判)
雍正十一年(1733年)上任
繼任:
曹顯庚

對外連結

周於仁.台灣記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