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村天主教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周村天主教堂位於城區馬路街 61號,1998年6月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暫保單位。

教堂簡介

周村天主教最早在南郊的韓家窩村,傳入時間約在1876年,在此之前,韓家窩原有7戶參加「一柱香」道會門。他們因見到了同是一個信仰的臨淄人劉秀才放棄了「一柱香」改信天主教,也慕名學習而在一起改信了天主教。周村城內的教徒大都是在修築膠濟鐵路前後,由桓台宗王莊、邢家莊、郇召村,以及淄川和鄒平等地搬往周村定居的,他們大多以賣估衣和做小生意為生。

1883年,韓家窩教徒集資修建教堂。1900年,義和團反帝排洋鬥爭的風暴席捲全國。一戰後,周村教區形成。1925年,周村教區美國傳教士楊光被任周村監牧區主教。1930年,天主教會在韓家窩修建了一小修道院。1937年,教區升級為宗座代牧區,楊光任主教。1948年,周村解放。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下,周村天主教會恢復宗教活動。1966年,宗教生活和愛國活動被迫停止。粉碎「四人幫」後,教堂開放,教會房產落實。

傳教士

傳教士亦作宣教師或宣教士(英語:Missionary),是堅定地信仰宗教,並且遠行向不信仰宗教的人們傳播宗教的修道者。雖然有些宗教,如日本神道教[1],很少會到處傳播自己的信仰,但是有很多宗教用傳教士來擴散它的影響,例如伊斯蘭教與基督宗教。

雖然任何宗教都可能送出傳教士,一般傳教士這個詞是指基督宗教的宣教師。實際上佛教是最早大規模傳教的宗教,沿着絲綢之路[2]送出它的信仰。在英語中,「missionary」指被派遣到遠方傳教的人,漢語也譯作宣教士,而Preacher一詞則指在人群中進行講道的傳道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