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溪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周溪鎮隸屬於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管轄。位於都昌縣南部,鄱陽湖畔東北岸,距離都昌縣城37公里,全鎮總面積51.07平方千米,人口48502人(2017),下轄周溪街居委會及花橋雙壠下湖、沙嶺、馬山、古塘、新鎮、後湖、輸湖、柴棚、泗山、棠蔭、梅沙、黃湖、虬門、新建、周鎮、盤湖19個村委會。

周溪鎮農業以種植棉花、水稻為主,因東、南、西三面瀕臨鄱陽湖,漁業、水產養殖業較為發達。[1]

概況

周溪鎮位於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南部,鄱陽湖畔東北岸,距都昌縣城37公里。面積51.07平方千米,人口48502人(2017)。轄周溪街、新鎮等2個居委會,古塘、虬門、花橋、雙壠、下湖、沙嶺、馬山、後湖、輸湖、柴棚、泗山、黃湖、盤湖、梅沙、新建等1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新鎮。東、南、西3面瀕鄱陽湖,盛產魚類,特產銀魚和濱湖水牛。主要產業有珍珠養殖、珍珠加工等。公路北抵三汊港接都(昌)七(里橋)公路。古蹟有梟陽古縣城遺址。

沿革

以駐地周溪鎮命名。清雍年間已成集鎮,設有巡檢司、水訊。建國前夕屬瀕湖區周溪鄉。建國初屬第七區。1956年屬三汊港區。1958年與西源公社合併為周溪公社。1962年分為周溪、沙嶺、西源、漁業4個公社。1968年,周溪、沙嶺、漁業3個公社合併為周溪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設鎮。1997年,面積114.3平方千米,人口4.1萬,轄周溪街居委會及花橋、雙壠、下湖、沙嶺、馬山、古塘、高灣、後湖、輸湖、柴棚、泗山、棠蔭、梅沙、黃湖、虬門、箬塹、新建、周溪、盤湖、汪家2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周溪。

[郵編]332609 [2008年代碼]360428101:~001新鎮居委會 ~002周溪居委會 ~200雙壠村 ~201花橋村 ~202下湖村 ~203沙嶺村 ~204後湖村 ~205輸湖村 ~206柴棚村 ~207泗山村 ~208梅沙村 ~209黃湖村 ~210盤湖村 ~211新建村 ~212虬門村 ~213古塘村 ~214馬山村 ~215棠蔭村 ~216梟陽村

村鎮介紹

全鎮共轄15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共有人口48502人(2017)。轄區總面積51.07平方千米。2005年農業總產值568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30元。

鄱陽湖裡蚌殼多,解放前這裡就有不少人下湖撿蚌生產紐扣。解放後紐扣生產發展很快,許多客商雲集「紐扣之鄉」。進入七十年代後,鄧世壽、鄒樂道等人率先轉產用蚌殼加工珍珠核,利用水面養珍珠。從此周溪人與珍珠結下不解之緣。如今,只要置身於周溪鎮,仿佛步入一個珍珠的世界。村村傳來的是加工珍珠核的電動機聲,水面上展現一片片的吊有珍珠蚌的白色浮標。周溪是全國最大的珍珠核加工生產基地,擁有10家鎮辦骨幹企業和近千家珍珠核生產個體戶、年生產珍珠核4億多粒,淡水珍珠占全國總產量的80%,產品遠銷全國各地及出口東南亞。[2]

人口概況

周溪,都昌縣的人口大鎮,地處鄱陽湖北岸,三面臨水。全鎮48502人(2017),1 7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轄域面積51.07平方千米,其中鄱陽湖水域面積占三分之二,所以人均耕地面積不到0.2畝。千百年來,周溪人世世代代靠鄱陽湖捕撈為生。漢代繁華的梟陽縣遺址就坐落在鎮西,「沉梟陽,浮都昌」之說平添了周溪的歷史文化底蘊。

交通狀況

周溪鎮位於都昌縣南端,鄱陽湖畔東北岸,臨老港。距縣城38.5公里,清雍年間已成集鎮,設有巡檢司、水訊。原為溝通景德鎮、鄱陽水上通衢,是瓷器、茶葉、竹木、煙草轉運地。1968年周溪圩堤建成後不再通航,由公路溝通景德鎮、九江等地。鎮內建有泗山大洲、梟陽墾殖場和「2799項目」養殖基地,南有梟陽古縣城遺址。

氣候狀況

周溪鎮地處中亞熱帶北部,光照充足,雨量豐沛,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屬於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

風景

鄱陽湖花海自2010年以來鄱陽湖水位在枯水季節水位下降的比較厲害,以前枯水季節的淺水灘涂如今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花海。每年10-11月份,淺紫色的花兒在乾涸的河床上肆意生長着,美不勝收。

泗山候鳥保護區

泗山候鳥保護區站址設在周溪鎮柴棚村,由輸湖、蚌殼湖、泥湖組成。

路線:從都昌縣城出發,走都中公路,途經三汊港、西源、周溪,車程約60分鐘。

珍珠產業

都昌縣周溪鎮以農民增收為主線,強力推進珍珠產業化發展,以珍珠產業為特色的「塊狀經濟」初具規模。2006年全鎮珍珠產業產值達3.19億元,珍珠產業純收入占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的75.6%。

產業發展歷程

從紐扣加工到珠核加工產業。

隨着陸地交通的發展,水運業逐漸蕭條,周溪鎮開始以貝殼為原料發展紐扣加工業,也形成了一定規模。

上世紀70年代末期,由於體制和市場的衝擊,紐扣加工行業很不景氣,周溪人再次思而求變,從湖南省漢壽縣引進貝殼加工技術,發展以貝殼為原料加工珍珠核產業,銷往廣東、廣西沿海用于海水養殖珍珠。

從珠核加工到珍珠產業化。

壯大產業、增加收入、增強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就必須要有自己的珍珠養殖基地,並圍繞珍珠養殖發展相關產業,逐步實現產業化。早在上世紀60年代,周溪就有淡水無核珍珠養殖,在1999年試養淡水異性有核珍珠取得成功後,淡水珍珠養殖在全鎮異軍突起。短短七年,珍珠養殖水面由2000年的不到200畝迅速擴張到1.3萬畝,養殖戶達2400餘戶。近30年來,經歷了大起大落,升跌沉浮,周溪人在狂熱中回歸理性,穩穩占據着市場主動權。如今,加工 珠核的貝殼以美國貝(進口)為主,珠核產品出口到日本、美國、印尼、香港等國家和地區。九十年代後期,在珠核市場跌入低谷後,不甘失敗的周溪人又興起了淡水有核珍珠養殖,幾年間在鎮內外,縣內外將養殖面積從零拓展到3萬餘畝,而珠核加工的廢料和養殖的貝殼被周溪人拉起了另一個朝陽產業一一貝殼工藝品加工,產品從單一,低檔次的項鍊等裝飾發展到高檔次的馬賽克、燈飾等,通過網上訂單,為這一新型產業注入了充足的後勁,在深圳、廣州、義烏等地開設了數十家銷售窗口。如今周溪3000餘貝殼、珠核加工戶和2000餘珍珠養殖戶構成了周溪的珍珠產業鏈,由此為都昌縣爭來「中國淡水珍珠之鄉」的金字招牌。[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