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盛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周盛傳(1833~1885),字薪如,晚號北海老農,安徽省肥西縣農興鄉周老圩人,周盛波弟,排行第五。清咸豐年間,同兄盛華、盛波分領團練在紫蓬山等地對抗太平軍,升千總。1862年(同治元年),隨兄盛波加入淮軍,任「盛字營」親兵營哨官。在江浙攻打太平軍,官至記名提督。

1865年(同治四年),周盛傳隨曾國藩鎮壓捻軍。攻占雉河集,以提督記名。1867年,授廣西右江鎮總兵。[1]

人物簡介

1875年(光緒元年),李鴻章奉命興修京、津水利。周盛傳專任京沽屯田事務,親自反覆踏勘天津東南縱橫百餘里,提出以疏引河溝,開挖河渠、引淡排鹼為主的興水利、改土壤、開稻田方案。1876年(光緒二年),調盛軍於天津鎮,移屯興工。首先開挖南連運減河,自靳官屯直抵大沽海口。之後,又修兩岸支河1條,橫河6條,溝渠河渠密布成網,建橋閘50餘座以備蓄水排澇,使淡水鹼水不相摻混,開闢稻田6萬餘畝,並使沿河鹽鹼地得到水利,新增可墾田以百萬計。

1882年(光緒八年),周盛傳升湖南提督,仍留天津鎮訓練士卒。他對西洋後膛槍炮研究頗深,著《操槍章程》十二篇,成為淮軍教課書。周盛傳還上書李鴻章,在天津紫竹林創辦北洋武備學堂。

盛字軍營

周盛波(1830~1888),周盛傳(1833~1885),系兄弟,合肥縣西鄉(今肥西縣農興鄉)人。周盛波,字海舲,清道光十年(1830 年)六月二十九日生。周盛傳,字道林,號薪如,又號北海老農,光緒十三年(1833 年)六月十八日生。父周方嚴,母丁氏,有田產數十畝,是半耕半讀的小康人家。兄弟6 人,老大盛余,老二盛選,老三盛華,老四盛波,老五盛傳,老六盛春。周家兄弟樂享小康,和睦鄉鄰,但當地一胡姓豪富,對這座私莊獨院、田園肥沃的宅地,早想霸占。時太平軍興起,胡乘地方大亂,對周家進行圍攻。周家兄弟從拚死格鬥中衝出重圍,逃到紫蓬山一帶過着流亡生活。咸豐三年(1853 年),周盛波、周盛傳偕兄集百餘人,自備餉械,創辦團練。周盛波驍勇善戰,遂推為練首。周盛傳足智多謀,文武兼備,輔佐周盛波,漸結練勇2000 餘人,成為合肥一帶較大的團練。

同治元年(1862 年)二月,李鴻章奉曾國藩指令,至合肥招募淮勇,組建淮軍。周盛波與劉銘傳、張樹珊、潘鼎新、吳長慶,各率本部練勇應募。周盛波被編成一營,名「盛字營」,周盛波充任盛字營營官,周盛傳為副營官,經過短期編隊訓練,登安慶商船馳往上海駐防。

盛字營剛剛駐進上海時,衣衫不整,布帕包頭,當地防勇和外國軍隊都瞧他們不起。盛字營一首軍歌,充分反映這支封建地主武裝的性質,同時也反映這支部隊嚴格的軍紀和旺盛的士氣,駐滬其他軍隊才稍稍改變態度。

盛軍勇歌》云:

三軍聽我苦口說,教你當勇十妙訣;第一莫結哥老會,哥老會是斬頭罪;三個成群五結黨,是你自家投法網。第二切莫鬧糧餉,軍令森嚴莫亂闖;籌餉本來非容易,稍有遲發莫作聲。

第三切莫出怨言,我帶兵勇已數年;未冷為你制寒衣,有病捐資替你醫。第四切莫混出營,無事不准四鄉行;奸淫擄掠罪極大,人調你妻依不依?第五切莫吸洋煙,吃上癮來禍患連;

兩眼淚痕雙鼻涕,皮黃骨瘦真晦氣。第六切莫貪嫖賭,嫖賭之人終吃苦;好嫖必害楊梅瘡,久賭神仙也是輸。第七技藝要勤操,操了矛杆又操刀;洋槍磨得明晃晃,免得臨事上陣慌。

第八同伴要和好,此需小事莫爭吵;你肯讓來我肯讓,大家同心好打仗。第九買貨要公平,不可恃眾欺商民;商民將本來求利,為何要受你的欺?第十你要學禮貌,遇見官府需避道;在營早晚站個班,朔望官棚請個安。

視頻

周盛傳 相關視頻

夏日的水鄉美不勝收! 安徽肥西:深挖蓮身寶 做活農文章
鄉村路拍一鏡到底——實拍安徽肥西山南至柿樹崗鄉界河社區沿途風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