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禮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周禮鎮隸屬於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地處安岳縣西南。東與寶華鄉接壤,南與龍橋鄉毗鄰,西與拱橋鄉和資中縣龍江鎮相鄰,北與千佛鄉、鎮子鎮相連。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1.3千米,南北最長距離8.7千米 ,總面積51.07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周禮鎮下轄4個社區、17個行政村 。截至2018年末,周禮鎮戶籍人口37929人 。2011年,周禮鎮農業總產值2.1855億元,工業總產值6.18億萬元。[1]

歷史沿革

明置周禮場,取周公制禮之意得名。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設周禮鄉。

民國三十年(1941年),析置龍橋鄉。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龍橋鄉併入。

1951年,龍橋鄉析出。

1953年,析置建國鄉。

1955年,建國鄉併入。

1958年,與龍橋鄉合併為周禮公社。

1961年,析置龍橋公社。

1984年,公社改鄉。

1986年,鄉改鎮。

2019年12月1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資陽市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民政〔2019〕19號):撤銷龍橋鄉和寶華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周禮鎮管轄。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周禮鎮轄橫壩、海棠、玉頂、大井、柳塘、桂湖、荷花、五君、吉德、救星、斑竹、建國、田壩、龍興、東林、響灘、蘆堰17個行政村,蒙溪1個社區;下設180個村民小組,9個居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周禮鎮下轄4個社區、17個行政村 。人民政府駐橋頭北巷3號。[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周禮鎮地處安岳縣西南。東與寶華鄉接壤,南與龍橋鄉毗鄰,西與拱橋鄉和資中縣龍江鎮相鄰,北與千佛鄉、鎮子鎮相連。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1.3千米,南北最長距離8.7千米 ,總面積51.0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周禮鎮地處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區。地勢東高西低。境內最高點鳳凰寨位於境內荷花村,海拔513.6米;最低點謝家灣位於龍興村6組,海拔358米。

氣候特徵

周禮鎮屬於內陸溫帶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冬春少雨,無霜期300天,年平均氣溫17.5℃。年總降雨量859.2毫米。

水系水文

周禮鎮境內河道屬於沱江水系小蒙溪河流域。

自然資源

周禮鎮境內礦產資源有深層煤、鹽等 。農業耕地面積27235畝。

自然災害

周禮鎮主要自然災害為旱災、洪災、低溫、陰雨。2002年6月27日降暴雨135毫米,淹沒場鎮祠牌街居民258戶,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88.7萬元。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周禮鎮轄區總人口3727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436人,城鎮化率11.9%。另有流動人口4368人。總人口中,男性19092人,占51%;女性18181人,占4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27人。

截至2018年末,周禮鎮戶籍人口37929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周禮鎮財政總收入1845.9萬元,比上年增長17%。

2011年,周禮鎮農民人均純收入6772元。

2018年,周禮鎮有工業企業15個;其中,規上企業5個。

2018年,周禮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12個。

第一產業

2011年,周禮鎮農業總產值2.1855億元,比上年增長1.1%,農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1%。

周禮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紅薯、玉米、小麥為主。2011年,周禮鎮生產糧食13501噸,其中小麥1935噸,玉米3474噸,水稻4048噸,紅薯3206噸;油料作物產量1472噸,蔬菜產量7707噸。

周禮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周禮鎮生豬飼養量45282頭,家禽飼養量163.8萬羽。2011年,周禮鎮生產肉類4829噸,其中豬肉4528噸,禽肉301噸;禽蛋217噸。

第二產業

2011年,周禮鎮有工業企業213家,職工2732人,工業總產值6.18億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1.854億萬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9.9%。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周禮鎮有商業網點867個,職工1884人。

2011年,周禮鎮有郵政網點1個,全年投遞國內函件6897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25559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16.8萬件,征訂報紙3649份、期刊317冊。

2011年,周禮鎮有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7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3500門,固定電話用戶8788戶,比上年增加161戶,電話用戶普及率達到91.4%;光纖線路總長8千米,主幹電纜300對千米,互聯網端口總數3500個,其中已占用端口總數2100個,寬帶接入用戶1289戶。

截至2011年末,周禮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達到2.665億元,比上年增長8.7%;各項貸款餘額7886萬元,比上年增長14%。[4]

交通運輸

2011年,周禮鎮206省道、縣道資安公路過境,境內總長22千米。日客車發車量15次,客運量308人次。截至2011年末,周禮鎮鎮區道路總長度5.8千米;橋樑5座。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周禮鎮有文化站1個,民間藝術協會1個,農家書屋17個,學校圖書室2個,藏書26288冊。

1969年,境內開通有線廣播站。1992年10月,開通有線電視。截至2011年末,周禮鎮有線電視用戶10845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7%。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周禮鎮在園幼兒1350人;小學在校生2408人,專任教師125人;中學在校生3037人,專任教師171人。

2011年,周禮鎮教育經費達1761萬元,比上年增長20%。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周禮鎮有衛生院1個;病床100張,固定資產總值435萬元。專業衛生人員68人。2011年,周禮鎮醫療機構完成診療10.1萬人次,住院手術408台次,出院病人3808人次。

社會保障

2011年,周禮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84戶,人數668人,支出108.2萬元,比上年增長15%,月人均135元,比上年增長15%;城市醫療救助15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2人次,共支出21.3萬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24戶,人數1222人,支出97.7萬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77人,支出26.8萬元,比上年增長21%;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35人,支出24.3萬元;農村醫療救助484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793人次,共支出56.4萬元,比上年增長24.6%;農村臨時救濟136人次,支出15.5萬元,比上年增長30%。救災支出17.8萬元,比上年增長1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0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05萬元,比上年增長15%。社會福利費16.7萬元,比上年增長30%。年末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保險32837人,參保率100%。[5]

基礎建設

截至2011年末,周禮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13.1千米,居民自來水普及率78.8%;排水管道5.63千米。

截至2011年末,周禮鎮鎮區天然氣管線12.6千米,供氣站1個,天然氣用戶2506戶,燃氣普及率78.6%,月天然氣平均用量38960立方米。

風景名勝

文昌寺

始建於清咸豐四年(1854年),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竣工。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00平方米,二進三殿,殿院相間,錯落有致,為安岳縣南部佛教修弘中心。

鳳凰寨

位於周禮鎮、寶華鄉交界之處。始建於宋末,作為抗元之用,為周禮鎮古代山寨之一。毀於民國九年(1920年)7月滇軍與川軍周禮、鎮子戰役。如今山上山下森林茂密,山寨牆垣依稀可見,崖間石刻題字:"鳶飛月窟地,魚躍海中天。"據說是朱熹的題字。

唐家崖

位於周禮鎮荷花村,為鎮內又一佛教活動場所、石刻景點,以清幽林茂出名。[6]

特色小吃

傷心涼粉是周禮鎮的一道風味名小吃。它起源於清朝,二十世紀初期 ,由周禮廚師文江源在保持其原有黃涼粉傳統風味的基礎上,着重研製出其獨門調料配方,進一步突出了川菜的"麻、辣、香、脆"特色,使其更加香辣可口,從此成為遠近聞名的"傷心涼粉"。

"傷心涼粉"主料為豌豆,經手工加工精製而成。它營養豐富,味道純正,質地柔軟而脆,不添加任何化學物質。其所以被稱為"傷心涼粉",原因有三:一是做工精細,製作過程複雜艱辛;二是調料配方偏重"麻、辣、辛、香",往往令食者流涕而食慾不止;三是由於手工加工,產量不大,外地專程前來周禮購買者,往往空手而歸,未免傷感不已。

百年以來,"傷心涼粉"以其獨特的風味,不但成為了周禮及其附近人民喜愛的席上佳肴,而且成為當地人們走親串友必備的美味小吃,每逢佳節,必有從飛機上帶往國內外各地的事例。"傷心涼粉"已經被評為"安岳縣名菜"、"資陽市名小吃",申報了國家專利和註冊了商標,成為"中華老字號"提名品牌。[7]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