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和友人戲贈二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和友人戲贈二首》

作品名稱: 《和友人戲贈二首》

創作年代: 晚唐

文學體裁:詩

作者:李商隱

《和友人戲贈二首》是唐代李商隱創作的一首詩。[1]

這兩首詩是詩人為酬和令狐綯戲贈任秀才》所作。第一首極寫獨居女子的冷清寂寥,任秀才與情人在長期相思分離後聚會幽歡,詩人勸他在享受愛情時要牢守秘密。第二首寫一對情侶克服了重重困難後聚會幽歡,一夕之歡勝過終歲相思。這兩首詩語言誇張幽默,充滿戲謔,可從中看出作者與友人的深厚情誼。

這兩首詩作於開成二年(公元837年)初春。後有《題二首後重有戲贈任秀才》,這二首詩,是和朋友令狐綯之間的遊戲之作,遊戲的對象是任秀才。李商隱二十五歲考上進士,是令狐綯向考官推薦的結果。後來,令狐綯曾對李商隱一生起過重大作用,這兩首詩是他們關係惡化前早期友誼深厚的代表詩作。

詩詞正文

白話譯文

其一

高樓上酒綠燈紅,卻未能與她一起歡宴;雙燕飛來,又不能把音信郵傳。

仙人掌上的銅盤,露水已滿;玉女窗洞開,夜氣生寒。

你揚起翠袖,好似旋風轉雪;明燭高照,更覺得形影孤單。

緊密防閒,莫讓旁人窺艷;深鎖清宮,隔斷一切姻緣。

其二

通往青門的道路到底有多遠?從柳梢頭、樓閣外就可以望見南山。

明珠串好了就該佩帶,璧玉也能改做佩環。

夜間舞罷歌停,她用團扇掩面;未到正月半,她大有餘閒。

猿啼鶴怨的哀愁,司空見慣,怎抵得一夕圍爐佳會,妙不可言。

作品鑑賞

其一

首聯說聚會難期,音信不通。東望花樓"者,義山之"友人"也。每次相望都失望,因為"會不同"。"西來雙燕"者,代表女方的音訊,"信休通",則久未相會,友人只有相思。謂任秀才東望花樓卻不能與所愛的人相會,西來雙燕又未能帶來書信。言其分隔兩地,久未見面。頷聯寫女子獨居,仙掌露冷,綺窗風寒,徹夜難眠。頸聯謂其翠袖生寒,若流風轉雪;內房寂寞,似外庭之虛空。極寫獨居女子的冷清寂寥。尾聯謂伊女當謹慎防範,牢鎖門戶,莫令別人窺艷,勿使清香外透,好讓任秀才放心。結句乃戲謔之詞。

第二聯用兩個隱喻象徵,寫男方的失戀。"仙人掌冷",故飲不到九霄降下之甘露。在艷體詩中,飲不到"瓊漿玉液",飲不到"甘露",就是不獲愛情。"玉女窗虛",則玉女不降,故只有寒冷的風吹進窗內,這都隱喻男方的失戀。漢宮的仙人掌,高插九霄。但七律中受平仄的限制,故把九霄改為"三霄"。"五"與"三"作對,也只是泛指。

第三聯則寫男女幽會。美女之"翠袖",啟己追隨情人,為他而舞。"回雪轉",舞袖迅速旋轉,如同飛旋着的白雪。美女之舞姿,出神入化,極寫其奔放可愛。舞罷幽歡,進入內房。故去外庭尋訪,則空無一人。這是隱晦的表達法。

末聯和盤托出此詩本旨:享受到了愛情尚需殷勤努力,聚會的快樂之意不要行跡盡顯。馮浩評"重門深鎖,毋使他人得近"。極形象,也把握得很準確。全詩前四句寫失戀相思,後四句寫聚會幽歡,對比十分強烈。

其二

首聯二句分寫男女相隔,關山阻攔。女方離長安青門千里迢遞,隔着幾重關隘。男方則在長安城中,從他府中樓角柳梢,能看見終南山。兩人相距甚遠不能常相聚會。

頷聯明珠、白璧二句,頗有及時行樂的味道。"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明珠可佩,那就穿線為佩珠;白璧能作環,那就且作環。其潛台詞是:理應及時聚會歡樂。這一聯從男性着筆。

頸聯描摹女性:子夜時分,歌停舞罷,幽歡之前,她以團扇掩臉。新正未破,剪刀正閒,婦女百無聊賴,正是歡愛的好季節。這一聯從女性着筆。

末聯與友人開玩笑:笑成你終歲相思,猿啼鶴怨,今日與情人幽歡,熏爐添香,一夕之歡,還掉了一年的相思債。

詩歌是不必考證具體本事的。大體來說,二首詩中的女性,顯然是同一位舞女。她令義山友人終歲相思,東望花樓,每次失望。盼西來燕書,又音信莫致。明珠可佩,可是無線貫穿;白璧能作環,可是尚未製作。為此,友人深感仙人掌冷,玉女窗虛,猿啼鶴怨,苦不堪言。但是友人之情侶終於來了,翠袖回雪,舞姿出眾。子夜歌罷,溫柔奔放。義山的朋友喜出望外,感到"猿啼鶴怨終年事,未抵熏爐一夕間"。詩人跟友人開玩笑,你得"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魚鎖桂叢"。因為與朋友"戲贈",總是有一定的根據,詩人不過是加以集中、誇張,發掘其中的幽默之處。

簡介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晚唐著名詩人,字義山,號玉溪(谿)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祖輩遷滎陽(今河南滎陽市)。 [2]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李商隱登進士第,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弘農尉等職。因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

唐宣宗大中末年(約858年),李商隱在鄭縣病故,死後葬於祖籍懷州雍店(今沁陽山王莊鎮)之東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3] 合稱為「溫李」。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4]

視頻

李商隱的無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