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和平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和平門
圖片來自網絡

和平門是北京的一個城門,建於民國時期(大概是1926年),位於前門和宣武門之間,它並非是北京的傳統城門,而只是在城牆上開的兩個拱形券洞,用來連通南新華街與北新華街。

建築簡介

和平門是北京的一個城門,建於民國時期(大概是1926年),位於前門和宣武門之間,它並非是北京的傳統城門,而只是在城牆上開的兩個拱形券洞,用來連通南新華街與北新華街。

和平門初名「新華門」,1927年改名「和平門」,以區別於中南海新華門。張作霖時期此門曾改名為興華門,後改回。門洞高13米,寬10米,各裝兩扇鐵門。1958年將門洞拆除,改為豁口。

建國門復興門和平門命名由來

老北京俗稱「四」「九城」指的是內城九座城門,而人們常提到的內城城門名卻有十二個之多。多出的三個城門名為建國門、復興門、和平門。據某電視台評書節目的一位評書演員解釋說:「建國門、復興門、和平門都是日本侵華時所建的。」事實並非如其所說。

「七七事變」後日軍侵入北京城,為控制八縣,且為了在京西建「新北京」,日軍開始破壞北京古城牆,扒開東邊和西邊各一段城牆,以便城內外交通。老北京人稱其為「東城路子」和「西城豁子」,或簡稱「豁口」。

日本侵華破壞古城給北京人留下了慘痛的記憶。「豁口」二字成為老北京淪陷期間人們的口頭語。

1945年抗日勝利,當時的國民政府清除東西豁口的殘垣斷壁,建起券門,將城牆恢復完整,並將東邊的門命名為「建國門」,西邊的命名為「復興門」,城門上還嵌石質匾額以為紀念。

以上所記為建國門、復興門命名的真正史實。

至於和平門,它出現的時間較建國門、復興門更早。它是袁世凱當政時,為便利內外城的交通而建。和平門選址在前門與宣武門中間,拆除一段城牆後,建了一座雙券門,初名「新華門」。城外的路得名「南新華街」,城內得名「北新華街。

為何稱「新華門」?因為明朝建北京城,正陽門內有「大明門」,清朝改「大明門」為「大清門」。民國時改「大清門」為「中華門」,故新建於前門與宣武門之間的門,便稱為「新華門」。上世紀二十年代,「新華門」改為「和平門」。[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