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和謝學士泛伊川浩然無歸意因詠劉長卿佳句作

《和謝學士泛伊川浩然無歸意因詠劉長卿佳句作》是由政治家 文學家北宋歐陽修所作詩詞。

《和謝學士泛伊川浩然無歸意因詠劉長卿佳句作》
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首詞

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進行了革新。他重視韓愈詩歌的特點,並提出了「詩窮而後工」的詩歌理論。相對於西崑詩人的主張,歐陽修的詩論無疑含有重視生活內容的精神。歐陽修詩歌創作正是以扭轉西崑體脫離現實的不良傾向為指導思想的,這體現了宋代詩人對矯正晚唐五代詩風的最初自覺。[1]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和謝學士泛伊川浩然無歸意因詠劉長卿佳句作》

朝 代;宋代

類 別;詩人

作 者;歐陽修

詩詞原文

《和謝學士泛伊川浩然無歸意因詠劉長卿佳句作》[2]

久不見南山,依然已秋色。

悠哉川上行,復邀城中客。

中落山半空,川明潦尤積。

飛鳥監中看,行雲舟中白。

夷猶白苹里,笑傲清風側。

極浦追所遠,回峰高易夕。

觴詠共留連,高懷追昔賢。

惟應謝公興,不減向臨川。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 漢族,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籍貫江西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3]

歐陽修於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以進士及第,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死後累贈太師、楚國公,諡號「文忠」,故世稱歐陽文忠公。

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4]其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並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5]

視頻

百家講壇-唐宋八大家-歐陽修-第7講-忠臣反被忠臣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