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和陳監四郎秋雨中思從弟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和陳監四郎秋雨中思從弟據》
唐代大詩人王維的作品

《和陳監四郎秋雨中思從弟據》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之一

被選入《全唐詩》第127卷的第13首,是一首八韻十六句的五言排律,用上平十三元韻,描述的是對從弟的思念和自己的懷歸之情。

基本信息

作品出處;《全唐詩》第127卷第13首

作品名稱;和陳監四郎秋雨中思從弟據[1]

文學體裁;五言排律

創作年代;唐代

作 者;王維

作品原文

《和陳監四郎秋雨中思從弟據》

裊裊秋風動,淒淒煙雨繁。

聲連鳷鵲觀,色暗鳳凰原。

細柳疏高閣,輕槐落洞門。

九衢行欲斷,萬井寂無喧。

忽有愁霖唱,更陳多露言。

平原思令弟,康樂謝賢昆。

逸興方三接,衰顏強七奔。

相如今老病,歸守茂陵園。

段注釋

①陳監四郎:《唐人行第錄》曰:"以余考之,陳監四郎應希烈之孫,《姓纂》言希烈子汭為少府少監,元和初尚存,疑此四郎為汭之子,名已不可知矣。"監,官名。唐秘書省、殿中省及少府監各置監(正長官)一人,少監(副長官)二人。

②裊裊:《楚辭·九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③鳳凰原:《後漢書·安帝紀》:"新豐上言鳳皇集西界亭"。注:"今新豐縣西南有鳳皇原,俗傳雲即此時鳳皇所集之處也。"《長安志》卷一五:"唐韋嗣立構別廬於驪山鳳皇原、鸚鵡谷"。故址在今陝西臨潼縣驪山下。

④洞門:指宮殿或宅第深邃,有重重相對之門。

⑤愁霖唱:《文選》謝瞻《答靈運》:"忽獲愁霖唱,懷勞奏所成。"呂向注:"靈運寄《愁霖詩》於瞻,故有此答。"此借指陳監四郎所作秋雨中思從弟據詩。

⑥多露:《詩·召南·行露》:"豈不夙夜(豈不欲早夜而行),謂行多露(以為道中露多,畏沾濡故不行耳)。"句指詩中勸諭從弟,行事當謹慎,勿早夜出行,以免露多沾衣。

⑦平原:指陸機。機嘗任平原內史,故云。令弟:賢弟。指機弟雲,雲少與兄機齊名,時號"二陸"。

⑧康樂:謝靈運。靈運襲封康樂公,世謂之謝康樂。賢昆:賢兄,指謝瞻。《南史·謝瞻傳》:"(瞻)與從叔混、族弟靈運俱有盛名。……瞻文章之美,與從叔混、族弟靈運相抗。"

⑨三接:三次接見。《易·晉》:'晝日三接"。

⑩七奔:《左傳》成公七年:"子重、子反(皆楚臣)於是乎一歲七奔命(七次奉命奔馳以御吳軍)"。

作者簡介

王維[2](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開元十九年(731年),王維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早年有過積極的政治抱負,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業,後值政局變化無常而逐漸消沉下來,吃齋念佛。四十多歲的時候,他特地在長安東南的藍田縣輞川營造了別墅和在終南山上,過着半官半隱的生活。《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這首詩是他隱居生活中的一個篇章,主要內容是「言志」,寫詩人遠離塵俗,繼續隱居的願望。詩中寫景並不刻意鋪陳,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來,而淡遠之境自見,大有淵明遺風。

王維具有多種才藝,不同藝術相互滲透對其詩歌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以畫入詩,使其山水詩形成了富有詩情畫意的基本特徵。

王詩語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節奏富於變化,音韻響亮、和諧,具有音樂美。總之,王維的山水詩無論從詩的題材內容,還是詩歌的藝術丰采上都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3]

視頻

王維:佛教的人生 人生的佛教

參考資料

  1. 《和陳監四郎秋雨中思從弟據》 詩詞古文網;
  2. 王維簡介 詩詞古文網;
  3. 王維詩人的簡介 快資訊;發布時間;2020-02-21 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