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哈姆雷特·第四幕 第一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哈姆雷特·第四幕 第一景出自於莎士比亞的戲劇《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所有戲劇中篇幅最長的一部,也是莎士比亞最負盛名的劇本,具有深刻的悲劇意義。故事取材於12世紀的《丹麥史》,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6——17世紀之間英國 的社會生活,從宮廷到家庭、從軍士守衛到人民造反、從深閨到墓地、從劇場到比武場,廣闊的社會背景,構成主人公的典型環境。複雜的人物性格以及豐富完美的悲劇藝術手法,代表着整個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同《麥克白》、《李爾王》和《奧賽羅》一起組成莎士比亞「四大悲劇」。[1]

第四幕

第一景:皇后寢室

[皇后在台上,國王與羅生克蘭、蓋登思鄧入]

王:觀此處之情景,與你之深喘,表明了此處曾發生大事。

你說呀,我有必要知道,你的兒子在哪裡?

後:{對羅與蓋}請你們暫且離開。

[羅與蓋出]

啊,我的丈夫呀,今晚我所見到的...

王:什麼事,葛簇特?哈姆雷特怎麼啦?

後:就像大海與暴風在教量威力時般的瘋狂;

在他野性發作時,聽到帳幕後有聲音騷動,他就拔出他的長劍,

口嚷著『有老鼠,有老鼠』,然後,就在此一陣疑心病狂中,

把那正躲著的仁慈老者刺死。

王:唉呀,慘啊!

假如反是我在那兒的話,那我必然也會得到同樣遭遇。

他的自由威脅到了大家--你、我、與每人。

唉,應如何的為此血腥行為作個交代?

人們一定會怪我,怪我為何沒把這發狂的青年管制好,使他無從作怪。

這全因我愛他過甚,使我無法接受對他最有益之選擇;

這就像個惡疾的患者,為了隱瞞他的病情,而導致最後病入膏肓。

他去哪裡了?

後:去拖走他所殺之屍體。

為了此事,

他的良心已像廢鐵中之真金,放出純良的光芒:

他已為此事哭泣。

王:唉,葛簇特,走吧!

在太陽未下山之前,我就得把他用船送走,

而我必須盡我為君之權能來為此惡行作個解釋。

喂,蓋登思鄧!

[羅生克蘭與蓋登思鄧入]

二位朋友,去找人來幫助你們。

哈姆雷特在一陣瘋狂中,已把波隆尼爾殺死,

並且已把屍體由其母親寢房內拖走。

請你們去把他尋來。

你們得好好的與他說話,並把屍體帶到聖堂。

你們趕快去辦此事罷!

[羅與蓋出]

來罷,葛簇特,

讓我們去召集那些最有見識之朋友們,

告訴他們這件不幸的事故與我們之決策。

希望那飛得直快如彈丸之誹謗、中傷語言不會擊中我,

而僅擊中那不會受傷的空氣。

唉,走罷;我的心靈充滿了惶恐。[2]

作者簡介

威廉·莎士比亞(英語: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劇作家、詩人。1564年4月23日,出生於英國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鎮。1571年—1579年,進入斯特拉福文法學校讀書。1587年,開始演員生涯,並開始嘗試寫劇本。1591年,創作的戲劇《亨利六世中篇》《亨利六世下篇》首演。1592年,創作的戲劇《查理三世》首演。1595年,創作的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仲夏夜之夢》首演。1596年,創作的戲劇《威尼斯商人》首演。 1601年,創作的戲劇《哈姆雷特》首演,引起文壇關注。1603年,創作的戲劇《奧賽羅》首演。1605年,創作的戲劇《李爾王》首演。1606年,創作的戲劇《麥克白》首演。1614年,離開倫敦,返回故鄉。1616年4月23日,在故鄉去世。[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