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哭王彭州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哭王彭州掄》
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

《 哭王彭州掄》是唐代詩人李白的詩作。

盛唐偉大的詩聖杜甫是大家都喜愛的文學家,他的詩歌情感內斂、沉鬱頓挫,充滿了現實主義的藝術風格。他憂國憂民、悲天憫人,很多詩都留下了他的痛苦和沉思。

比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就表現了作者濟世救民的使命感;「致君堯舜上,再使民風淳」也表現了他的聖人情懷。[1]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哭王彭州掄[2]

創作年代;大曆元年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五排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 哭王彭州掄》

執友驚淪沒,斯人已寂寥。新文生沈謝,異骨降松喬。

北部初高選,東堂早見招。蛟龍纏倚劍,鸞鳳夾吹簫。

歷職漢庭久,中年胡馬驕。兵戈闇兩觀,寵辱事三朝。

蜀路江干窄,彭門地里遙。解龜生碧草,諫獵阻清霄。

頃壯戎麾出,叨陪幕府要。將軍臨氣候,猛士塞風飆。

井漏泉誰汲,烽疏火不燒。前籌自多暇,隱几接終朝。

翠石俄雙表,寒松竟後凋。贈詩焉敢墜,染翰欲無聊。

再哭經過罷,離魂去住銷。之官方玉折,寄葬與萍漂。

曠望渥窪道,霏微河漢橋。夫人先即世,令子各清標。

巫峽長雲雨,秦城近斗杓。馮唐毛髮白,歸興日蕭蕭。

作品注釋

執友驚淪沒①,斯人已寂寥②。新文生沈謝,異骨降松喬③。北部初高選④,東床早見招⑤。蚊龍纏倚劍⑥,鸞鳳夾吹簫⑦。歷職漢庭久,中年胡馬驕。兵戈暗兩觀⑧,寵辱自三朝⑨。[3]

(此從歿後追溯生前。新文二句,稱其才品。北部四句,記其婚宦。歷職四句,敘其內任。北部高選,如劍躍蛟龍,掄蓋令尉起家。東床見招,如簫迎鸞鳳,掄必締姻宗室也。胡馬兵戈,指祿山之亂。寵辱三朝,謂玄肅代宗,此句該一生履歷。)

①《曲禮》:"執友稱其仁。"古歌:"倏忽淪沒別無期。"②斯人,指同輩。③《世說》:殷荊州語王恭曰:"適見新文,甚可觀。"沈謝,沈約、謝靈運。松喬,赤松子、王子喬也。《列仙傳》:王君平謂茅盈曰:"子有異骨,可學仙。"又《李德林集》:"風骨異人。"《戰國策》:"有松喬之壽。"④《魏志》:武帝,年二十,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通典》:吳時,余曹通為高遷,而吏部特一時之俊。《抱朴子》:"高選忠能。"⑤【舊注】晉郄詵,遷還雍州刺史。武帝於東堂會,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杜臆》:東堂,必東床之誤。見招,是招王為婿,故下有鸞鳳句。今按:坦腹東床,用王逸少事。"⑥《越絕書》:薛燭曰:"當造劍之時,蛟龍奉爐,天帝裝炭。"⑦秦蕭史教弄玉吹簫,而鳳凰降。⑧《東京賦》:"建象魏之兩觀。"⑨《老子》:"寵辱若驚。"

蜀路江干窄,彭門地里遙。解龜生碧草①,諫獵阻青霄②。頃壯戎麾出③,..叨陪幕府要。將軍臨氣候④,猛士塞風飆⑤。井渫泉誰汲⑥?烽疏火不燒。前籌自多暇⑦,隱几接終朝。

(此申歷年寵辱之故。初由高選升御史,寵也,繼則解龜而阻諫,辱也。其在蜀而就幕僚,辱也;後則作刺於彭州,寵也。公與掄同幕,故詳敘陪接之情。戎麾出,謂嚴武鎮蜀。幕府要,謂闢為參謀。上佐軍機,下練士卒,則智略過人矣。井泉不汲,烽火不燒,則邊境無事矣。皆其籌畫所致。)

①謝靈運詩:"解龜在景平。"注:"解去所佩龜印也。"生碧草,猶雲委之草莽。②諫獵,用司馬相如事。③按:黃希雲:唐人多言戎麾,如杜佑制"出總戎麾"是也。朱注引顏延之"一麾出守,"即指掄出守彭州,非也。④《晉書》:庾亮鎮武昌,問戴洋氣候。【朱注】氣候,用兵之氣候。劉歆《七略》有《風候孤虛》二十卷。⑤猛士塞風飆,即《大風歌》意。⑥趙曰:軍旅所在,必淪井泉邊,有警急,必舉烽燧。《易》:"井渫不食。"注:"渫,不停污也。"《淮南子》:軍井通,然後敢飲。⑦《張良傳》:請借前箸以籌之。

翠石俄雙表①,寒松竟後凋②。贈詩焉敢墜,染翰欲無聊③。再哭經過罷,離魂去住銷。之官方玉折④,寄葬與萍漂⑤。曠望渥窪道⑥,靠微河漢橋⑦。夫人先即世⑧,令子各清標⑨。

(此敘歿後情事。雙表,謂墓表。松凋,惜人亡。贈詩,掄所作。染翰,公挽章。趙曰:昔嘗哭掄之死,今櫬過夔州而再哭也。之官玉折,是住而銷魂。寄葬萍漂,是去而銷魂。【錢箋】渥窪道,天馬所來,興下令子。河漢橋,烏鵲所駕,興下夫人。此既哀之,而復慰之也。公詩得三百篇遺意,賦中必兼興比。此章蛟龍鸞鳳是比,渥窪河漢是興,於排律中見之,尤不易得。)

①潘岳《懷舊賦》:"岩岩雙表,列列行楸。"②《北史·魏毛鴻賓傳》:武帝曰:"寒鬆勁草,所望於卿也。"③梁簡文帝詩:"染翰獨蜘躕。"《廣川惠王傳》:歌曰:"愁莫愁兮居無聊,心重結兮意不舒。"④《漢書》:蕭望之便道之官。顏延之《祭屈原文》:"蘭薰而摧,玉縝則折。"⑤萍漂,注別見。⑥謝脁詩:"曠望極高深。"渥窪、河漢,注俱別見。⑦王僧孺詩:"霏微商雲散。"⑧《左傳》:"穆後及太子壽早夭即世。"注:"即世,卒也。"⑨李陵書:"令子無恙。"常景《嚴君平贊》:"素向邁金貞,清標凌玉徹。"

巫峽長雲雨①,秦城近斗杓②,馮唐毛髮白,歸興日蕭蕭。

(末乃自傷留滯。公棲夔峽,而王返秦中,故有歸興蕭然之感。《杜臆》:前雲"異骨降松喬,"後雲"寒松竟後凋",掄蓋以壽考終者,且有令子,故公哭之,而詩不甚悲,直以執友雲亡,不能忘情耳。此章,前三段各十二句,末段四句收。)

①雲雨,即用巫山雲雨事。②《春秋運斗樞》:北斗七星,第一至第四為魁,第五至第七為杓,合而為斗。《說文》:"杓,斗柄。"【朱注】《天官書》:魁枕參首。杓自華以西南。是秦城正上直斗杓也。胡應麟曰:杜警句,眾所膾炙外,排律中如"遠山朝白帝,深水謁夷陵","蛟龍纏倚劍,鸞鳳夾吹簫",用字皆極工而不覺。此類甚眾,學者當細求之。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4]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5]

視頻

詩聖杜甫的故事

100秒看完杜甫的一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