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哲羅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哲羅鮭

中文學名: 哲羅鮭

拉丁學名: Hucho taimen

科: 鮭科

門: 脊索動物門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種: 哲羅鮭

目: 骨鰾總目、鮭形目

別稱: Huchen、者羅魚、折羅魚、哲綠魚、大紅魚

二名法: Hucho taimen

屬: 哲羅魚屬

綱: 輻鰭魚綱

分布區域: 亞洲北部地區

哲羅鮭(Hucho taimen),鮭形目鮭科哲羅魚屬動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易危物種。該類動物分布於中國、哈薩克斯坦、蒙古、俄羅斯。

哲羅鮭體延長,略側扁,頭部平扁;口端位,口裂大,具齒且銳,鱗細小,側線完全;體背為青褐色,體側和腹部銀白色,頭部背側布有許名黑色斑點,繁殖期有婚姻裝出現,魚體腹部腹鰭和尾鰭下葉都呈橘黃色的胭脂色彩。[1]其非常貪食,遊動速度較快,善於追捕獵食魚類。

形態特點

體形大,一般個體在3千克以上,大者可達50千克,身長在1米以上,但曾經有發現長達4米,重達90千克的個體。體長形,略側扁,呈圓筒形;頭部略扁平,吻尖,口端位,口裂大;上頜骨明顯、游離,其末端延伸達眼後緣之後;上、下頜骨、犁骨、齶骨和舌上均有向內傾斜的銳齒;具脂鰭,較發達;鱗極細小,橢圓形,鱗上環片排列極為清晰,無輻射溝,側線完全;正尾型,尾鰭分叉較淺;鰓弓外側鰓耙粗壯;胃較明顯而大,中間有一彎曲,形成「V」字形,分前後兩部分,消化管一般等於體長;具有幽門盲囊;頭部、體側和鰓蓋有分散排列的暗黑色小「十」字形斑點;背鰭條Ⅲ-Ⅳ:10-11,臀鰭條Ⅲ- Ⅳ:9-10,胸鰭條Ⅰ:13-15,腹鰭條Ⅰ:9-10,側線鱗141-211,側線上鱗26-30。側線下鱗26-30,鰓耙11-12,腮弧骨11-13,幽門垂184-195,脊椎骨72-75。體背部呈蒼青色,腹部呈銀白色。生殖期雌、雄魚體均出現婚姻色,體背部為棕褐色,腹鰭及尾鰭下葉為橙紅色,雄魚更為明顯。

生活特性

哲羅魚非常貪食,是淡水魚中最兇猛的魚種之一,遊動速度較快,善於追捕獵食魚類。一年四季均攝食,冬季食慾仍很強,僅在夏季水溫升高時或在繁殖期攝食強度變弱,甚至停食,生殖期停止攝食。覓食時間多在日出前和日落後,由深水游至淺水岸邊捕食魚類或水中活動的蛇類、蛙類、鼠類和水鳥等(冷水性魚類居多,攝食魚類依所棲息的水域生態環境而有差異),其他時間多潛伏在溪流兩岸有蔭蔽的水底。哲羅魚稚魚以捕食底棲無脊椎動物為主。

哲羅魚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水流湍急的溪水中,冬季在較深的水體如大江幹流、湖泊中越冬,春季向溪流洄游產卵。哲羅魚為純淡水冷水性魚類,絕大部分時間棲息在低溫(20℃以下)、溶解氧量較高、底質為粗沙或石礫、水深流急、水質清澈、兩岸植被繁茂的山區溪流;夏季多生活在山林區支流中,秋末冬季受水位影響,結冰前逐漸游向較深水體,尋找合適的越冬場所;春季開江後,向山區溪流生殖洄游,8月以後向幹流移動。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哈薩克斯坦、蒙古、俄羅斯。主要分布在亞洲北部地區,西至伏爾加河流域、東至伯朝拉河流域、南至黑龍江流域、北至勒拿河流域均有發現,在中國分布於黑龍江上游、嫩江上游、牡丹江、烏蘇里江、松花江、鏡泊湖、額爾齊斯河。

繁殖方式

哲羅魚性成熟需5齡,體長達40-50厘米,一年可多次繁殖。雄性個體成熟年齡為4年左右。生殖期於5月中旬開始,水溫在5-10℃,親魚集群於水流湍急、底質為石礫、沙礫的小河裡產卵;懷卵量1-3.4萬粒,平均22萬粒,成熟卵呈淺黃色,圓形,無黏性,卵徑3.5-4.5 毫米。親魚有埋卵和護巢的習性,產卵後大量死亡,尤以雄魚為更多。受精卵經30-35天孵化,仔魚喜潛伏在沙礫空隙之間,不常遊動。

主要價值

哲羅魚為珍貴魚類。肉味鮮美、細嫩,為營養豐富的魚類,也是中國高寒地區山溪河流的名貴特產魚類之一,在產區內為珍貴的食品。哲羅魚屬於大型經濟魚類,從養殖及生長情況看,該魚生長速度較快,並以相等的速度發展,並且易馴化。 [1]

參考資料

  1. [1],【圖】巨型哲羅鮭堪稱最兇猛淡水魚 曾被誤認為喀納斯 世界之最 ,2018-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