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山市路北區福壽馨園老年公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唐山市路北區福壽馨園老年公寓是一所敬老院

敬老院(geracomium)也稱安老院、養老院,是為老人提供住宿和日常起居照顧的地方,工作人員分為社工、護士醫生義工及助理員等,是為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的非營利性組織[1]

西方國家的養老院通常由地方政府或慈善機構主辦,接收靠福利救濟或低收入的老人[2]蘇聯的養老院,收養沒有法定贍養人或因其他原因而不能在家生活的老年人。養老院的全部費用由國家負擔,個人還可以按規定領取原來享受的養老金撫恤金的一部分。

機構介紹

唐山市路北區福壽馨園老年公寓坐落於唐山市路北區鋼北里小區內,緊鄰風景如畫的唐山陶瓷公園和彎道山公園,周邊公共設施齊全、交通便利。公寓建築面積為3000餘平米,共設床位100餘張,全部按照適老化設計,設有單人間、雙人間和多人間,室內寬敞明亮、設施齊全,配備高清數字電視、集中熱水、中央空調、緊急呼叫器、網絡全覆蓋,樓內設有電梯、娛樂室、閱覽室、康復活動區等,滿足不同老年人的精神和生活需求。

隨着我國現階段老齡化社會的提前到來,由於一些「老年病」的常發、易發和突發性,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療和看護問題困擾着千家萬戶。而現狀卻是—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互相獨立、自成系統,養老院不方便就醫,醫院裡又不能養老,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經常往返家庭、醫院和養老機構之間,既耽誤治療,也增加了家屬負擔。為了緩解這方面的社會需求我公寓與唐山利明醫院共同出資300餘萬元,開辦了「以醫助養、以養促醫、醫養結合」新模式的養老公寓。

我公寓有着一整套科學化、規範化的管理制度,有着一批專業的護理人員,他們憑着對養老服務品質的不斷追求,無微不至地照顧着入住老人的飲食起居,為老人提供了高質量的專業的護理服務。每一個入職的護理員都要經過專業的護理知識培訓,通過嚴格的考核持證上崗,護理老人無論是從健康教育、心理疏導、翻身按摩還是沐浴更衣、修剪指甲、端水餵飯、排便導尿等細小環節,都能夠做到服務到位細緻入微,有着規範的服務標準和服務流程,真正做到了24小時全天候服務,確保服務貼心、細心,讓老人住着開心,家人放心!

公寓將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不斷探索積累經驗,改革創新,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形勢,全力打造具有唐山機構養老、居家養老、康復養老、精神慰藉、臨終關懷等服務特色的示範性單位。

中國養老

中國的敬老院是在農村「五保戶」[3]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56年農業合作化時期,農業生產合作社對缺乏勞動能力、生活沒有依靠的鰥、寡、孤、獨者,實行保吃、保穿、保燒、保醫、保葬(兒童則為保教),簡稱「五保」。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期,對五保戶實行集中供養,在全國各地興辦了一批敬老院。1978年以來,隨着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和集體經濟的發展,敬老院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發展。1988年,全國農村已有敬老院36665所,有756個縣(縣級市)在鄉鎮普遍辦了敬老院。城市街道也辦起了敬老院[4]

敬老院的收養對象主要是五保老人,有條件的敬老院還接收享受退休金待遇的自費老人。堅持入院自願、出院自由的原則。許多地區還為優撫對象[5]的孤老興辦光榮院,吸收符合條件的對象入院。敬老院貫徹集體事業集體辦的原則,入院老人的生活費、醫療費喪葬費等的供給,均由集體承擔,統籌解決。

貧困地區的敬老院,集體組織供給有困難的,由國家給予補助[6]。敬老院的宗旨是敬老養老,把安排好老人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放在首位。敬老院經常組織老人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和適合老人特點的文娛體育活動。有的鄉鎮把敬老院辦成老年人的活動中心,為鄉、鎮社區的老人提供福利服務

視頻

唐山市路北區福壽馨園老年公寓 相關視頻

敬老院專場視頻
社會實踐——探訪敬老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