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慎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唐慎微

人物簡介

[1]
  唐慎微,字審元,原籍四川蜀州晉原(今四川崇慶入縣)人。元佑間(公元1086—1094年),蜀帥李端伯抬之入幕,遂居成都。唐氏約生於宋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卒於紹興6年(公元1136年),是宋代著名的醫藥學家。

人物生平

[2]
  唐慎微出身於醫學世家,深於經方。為人治病,非常謹慎,加之精湛的醫術,故常百無一失。據同鄉宇文虛中《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急本草》記載,他「貌夜陋,舉措語言朴納,而中極(思維)明敏。」他不但醫術高明,且醫德高尚。外出治病,「不以貴殘,有所召必往,寒暑雨雪不避」,而且不取重酬。在宇文虛中小時候,其父宇文邦彥患風毒病,請唐慎微醫治,一投藥,即「療之如神」。病癒後,唐氏予料病未斷根,就「予緘一信」,囑其屆時啟封而用。不出所料,到時舊病果然復發,開封以後,裡面記有三個方子:第一方療風毒再作;第二方療風毒上攻;第三方療氣促欲作喘嗽。宇文邦彥按信中之方依次服藥,半個月後病即痊癒。

醫學著述

[3] [4]
  唐慎微自幼喜愛讀書,經子傳紀,佛書道藏,無不涉獵。至於古代醫經和歷代諸家方書,更是認真學習,反覆揣摩,細緻較核,以定優劣。在閱讀過程中,他把有用的資料一一記錄下來,以後並把它們收錄在自己的書里。目前已經散失的《開寶本草》、《日華子諸家本草》和《嘉祐本草》等書的內容,就是依靠他才保存下來的。
  他撰寫的《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簡稱《證類本草》,是我國本草學史上影響較大的一部著作。該書的編號寫以《嘉祐補註本草》和《本草圖經》為基礎,並參閱了《新修本草》、《本草拾遺》和《食療本草》等許多方藥書的內容。全書共31卷,其中目錄一卷,共60餘萬言,收錄藥物1558種,其中新增藥物476種。如靈砂、桑牛等皆為首次載入.每藥均有附圖,並附以炮炙法,對藥物主治等方面,也詳加闡述和考證。更可貴的是全書還附載古今單方、驗方3000餘首,方論1000餘首,不僅保存了豐富的民間方藥經驗,也為後世本草整理指出了正確方向。該書最早刊行於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當時就風行於世,名傾公卿。尚書左承蒲宗孟根據唐氏對醫藥的貢獻,按例奏與一官,但慎微竭力拒而不受。
  當時宋代的統治者對本草書的修訂非常重視,官編、私纂的本草書層出不窮。而唐慎微的《證類本草》卻能面目一新,突破諸家本草水平,使當時刊行的各類本草大為遜色,就連宋皇朝也不得不承認該書的成就,屢派醫官修訂,作為官編的藥典發行。大觀二年(公元1108年),經醫官艾晟組織人員重修後,作為官定本刊行,易名為《大觀經史證類備急本草》。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又經醫官曹孝忠校定重刊,再次易名為《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南宋紹興29年(公元1159年),醫官王繼先等又加重修,定名為《紹興校定經史證類備急本草》。淳佑九年(公元1249年),平陽張存惠又把寇宗奭的《本草衍義》隨文散入書中,作為增訂,又易名為《重修經史證類備急本草》。可見唐氏《證類本草》自問世以來在醫藥界的影響極大。明代李時珍對它寄於很高評價,說「使諸家本草及各藥單方,垂之千古,不致論沒者,皆其功也」,在撰《本草綱目》時,仍以它為藍本。
  是書1~2卷為序例,3~5卷為玉石三品253種,6~11卷為草部三品447種,12~14卷為木部三品263種,15卷人部26種,16~18卷為獸部三品58種,19卷為禽部三品56種,20~22卷為蟲魚部三品187種,23卷為果部三品53種,24~26卷為米谷部三品48種,27~29卷為菜部三品65種,30卷為有名未用194種,末卷為本經外草木藤類98種,總1748種。所引吳氏本草,藥對,藥總訣,藥性論,唐本草,食療、拾遺、四聲、刪繁性事類,南海藥譜、食性,日華子及開寶劉翰馬志等詳定本草,李昉、王祐、扈蒙等重定本草,寇宗奭衍義,凡一十七家,汪洋浩瀚,誠千古之大觀。

《證類本草》的學術特點

[5]
  《證類本草》作為宋代本草學的集大成著作,幾乎涵蓋了宋代以前本草學文獻的主要內容,在宋代本草學史上有四大開創之功:
  其一,《證類本草》開創了宋代本草學著作收錄藥物種類之最。《證類本草》記載了1749種藥物的性味、功效、主治,是《本草綱目》出現之前收錄藥物種類最多的本草學巨著。
  其二,《證類本草》開創了宋代本草學著作收錄文獻數量之最。《證類本草》徵引文獻多達200餘種,且徵引的範圍廣及經史子集四部文獻。
  其三,《證類本草》開創了宋代本草學著作編撰水平之最。唐慎微在藥物項下,續補了采自前人文獻中的醫方3000餘首,使藥物的用途、用法一目了然,切合臨床實用,從而使「以方證藥」成為了本草學著作的重要撰寫體例。
  其四,《證類本草》開創了宋代本草學著作的影響之最。《證類本草》是宋代最權威、最系統的一部本草學巨著,歷朝修刊,並數次作為國家法定藥典頒行。《證類本草》在前代本草學著述的基礎上,有重大發展,在收錄藥物的種類、新徵引文獻的數量、新附方劑的數量、編撰的水平以及對後世的影響上,都遠超前人,它是宋代本草學的巔峰之作,也是《本草綱目》出現之前最重要的本草學著作。
  《證類本草》具有如下明顯的學術特點:
  第一,博物性。《證類本草》徵引不同學科的200餘種文獻來佐證藥物,體現出唐慎微融通多種學科的學術思想。通過對《證類本草》徵引的宋代文獻的研究,發現它受到宋代方劑學專著《太平聖惠方》以及宋代訓話學專著《爾雅疏》的直接影響;《證類本草》又為其後的宋代道家本草《丹房鏡源》及宋代史學家本草《通志•昆蟲草木略》的編撰,提供了文獻依據。《證類本草》徵引經史子集四部文獻,以本草學為核心,融通了方劑學、經學、史學、子學及文學等諸多學術門類,體現出宋代本草學的博物性。以訓詁學與本草學的關係為例,宋代之前,這兩門學科各自烙守祖宗家法,缺乏變革創新,而且互不相通。宋代開始,訓詁學大量引用本草學文獻以助訓話,而本草學也開始大量引用訓詁學成果解釋藥物異名。這兩個學科的融通,展現了宋代學術的交叉性和包容性。
  第二,創新性。《證類本草》在本草學上「以方證藥」、「以小說證藥」等諸多創新,反映了宋代學術尋求新變的嶄新格局。上文所論《證類本草》的學術融通性,恰是對祖宗家法的揚棄,是本草學尋求新變的表現。北宋學術的創新性首先在經學領域得到突破。儒學至北宋慶曆年間出現了重大變化。隨着慶曆新政、熙寧變法的推行,宋代學人對儒家經典的闡釋由烙守古義,轉向了自由解經。宋代經學的變革創新,解放了當時知識分子的思想束縛,挑戰傳統、變古出新成為了時代的主題。唐慎微正是在這種學術思潮影響下,開始編撰《證類本草》,他在本草學上的創新,正反映了宋代學術文化的創新性特點。
  第三,規範性。《證類本草》徵引文獻一律註明出處,這種良好的注釋習慣,使得《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本草經集注》《新修本草》《本草拾遺》《開寶本草》《嘉裕本草》《本草圖經》等重要的本草著作得以基本保存。《證類本草》徵引前代文獻忠於原文,很少加以割裂,具有重要的文獻輯佚價值。《證類本草》這種嚴謹的體例,反映出宋代學術的規範性特點。

參考來源

  1. 長青. 唐慎微[J].. 山西中醫,. 1987(05):49. 
  2. 長青. 唐慎微[J].. 山西中醫,. 1987(05):49. 
  3. 長青. 唐慎微[J].. 山西中醫,. 1987(05):49. 
  4. 相魯閩. 唐慎微與《經史證類備急本草》[J].. 河南中醫,. 2015,35(10):2570. 
  5. 周雲逸. 《經史證類備急本草》與宋代學術文化研究[D].. 河北大學,.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