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商於新開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商於新開路》

作品名稱: 《商於新開路》

創作年代: 晚唐

文學體裁:詩

作者:李商隱

《商於新開路》是唐代李商隱創作的一首詩。[1]

此詩當作於大中元年(847)。這首詩是詩人早年應舉來往京洛途中在商於路上有感而作,當時往來京洛或往來長安濟源必定要經過函潼大道,絕無可能枉道數百里取商州一線。這條路是從長安到襄漢及湘南交廣桂管地區的大道,李商隱大中元年隨鄭亞去桂林正是經過這條路。

首聯寫商於古道崎嶇難行;頷聯用動物加時節(天文)作成對仗,寫山間崖壁上每有蜂房,與崎嶇正相應;頸聯寫商於路的景色,樹林密布;尾聯用青雲雙關妙語,點名主旨。

這首詩以寫景紀行為主,語帶雙關,並在最後一聯略有寓意,升華了主旨。作者面對此情此景,委婉地表達了希望有人能在仕途上為其開一捷徑,以便迅疾青雲直上的思想感情。

詩詞正文

白話譯文

貞元七年,刺史李西華開新道七百餘里通往商州的上洛郡,使得過往行旅方便了。

這般遙遙無際六百里長的商於路啊,你是那樣崎嶇曲折;從古至今就遐邇聞名。

在春日的蒼茫暮色中,凸起的路面猶如蜂房,當旭日剛剛升起時,低洼的路面就象虎阱。

在深深的山谷里,小路要靠山泉辨認,在高高的山頂上人影須從樹梢分清。

有誰人能夠再開出一條捷徑,讓人可以更快地直達頂峰平步青雲。

文學賞析

這首詩着力描繪商於新開路的崎嶇難行。暗喻仕途的坎坷艱險。旨意是鮮明顯豁的。首聯即慨嘆六百商於路,自古就崎嶇艱險。頷聯以生動恰切的比喻具體描繪路的崎嶇坎坷。凸起的路面有如蜂房,低洼的路面則如虎阱,極寫路面的不平,頸聯再寫路的險峻狹窄。伸向山崖要靠山泉才可辯認,高聳雲天與樹並肩,人行其上,達於樹梢,其艱險難行可以想見。這是詩人對仕途艱險坎坷的真切暗示和表現,也充分表現了詩人憂危的心態,看來詩人是早預見了自己仕途的顛沛坎坷。結聯是希冀之詞,希望能有一條捷徑可以很快平步青雲,見出詩人求仕心切。這首詩比輕淺露,是詩人早年作品。

作者三月初七從長安出發,行至商州一帶正是"春欲暮"的季節。末聯點"新開路",略寓感慨。似借慨值此黨局反覆之際,仕途險峻,仍有熱中干祿者企圖借捷徑而速登青雲。既然當權者對"德裕所薄者,皆不次用之",則自然會有政治投機者會藉此捷徑而速登高位。

簡介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晚唐著名詩人,字義山,號玉溪(谿)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祖輩遷滎陽(今河南滎陽市)。 [2]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李商隱登進士第,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弘農尉等職。因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

唐宣宗大中末年(約858年),李商隱在鄭縣病故,死後葬於祖籍懷州雍店(今沁陽山王莊鎮)之東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3] 合稱為「溫李」。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4]

視頻

李商隱的無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