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商穆王祖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商穆王祖乙 原圖鏈接

商穆王祖乙

商穆王(祖乙)子滕前1388年—前1370年在位19年

祖乙,生卒年不詳,河亶甲子。又稱且乙,姓子名滕(一作勝),中國商朝第十四任國王。河亶甲病死後繼位,在位19年,病死,葬於狄泉。祖乙在位時,遷都於邢(又稱耿,今河南省溫縣東)。他幾次出兵平服了蘭夷、班方等國,解除了東南方的夷族對商的威脅,國運再度中興。甲骨文中稱他為中宗祖乙,和大乙、太甲合稱為「三示」他為河亶甲之子,河亶甲彌留之際令他即位。他在位時商朝再度興盛。《竹書紀年》稱他的廟號為中宗。《今本竹書紀年》稱祖乙在位期間,將國都由相遷至耿,後又遷都於庇。由其弟祖辛即位。祖乙,商朝國王,商王河亶甲子,河亶甲病死後繼位,即位後遷都於邢,商朝的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商朝又興盛起來。在位19年(一說75年)。祖乙在位時,遷都於邢(今河北省邢台)。他幾次出兵平服了蘭夷、班方等國,解除了東南方的夷族對商的威脅,國運再度中興。甲骨文中稱他為中宗祖乙,和太乙、太甲合稱為「三示」(意為三位功勳卓著的祖先)。病死,葬於狄泉。由其子祖辛即位。當時,天氣風雲的不測,使他很苦惱。一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為討好祖乙,奏稱要設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認為有理,便帶領百官去祭天,卻無濟於事。萬年知道後,忍不住就帶着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台和漏壺亭。並派了十二個童子服侍萬年。祖乙對萬年說:"希望你能測准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曆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傳旨要阿衡去了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着: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阿衡見此,知道萬年的曆法已研究成功,心中忐忑不安。他萬分懼怕萬年因創建曆法而得寵,國君會怪罪自己提出祭祀天神的主意。於是,他陰謀策劃,派了一個刺客去除掉萬年。刺客攀上日月閣,見萬年正在閣上觀察星斗,便張弓搭箭,準備射死他。誰知,刺客被衛士發現,被當場緝拿。祖乙知後,懲處了阿衡,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着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冬去春來,年復一年。後來,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準確的太陽曆。當他把太陽曆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須。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曆命名為"萬年曆",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的。春節由此而來。[1]

政績 

祖乙在位時,遷都於邢(今河北省邢台市)。他幾次出兵平服了蘭夷、班方等國,解除了東南方的夷族對商的威脅,國運再度中興。商王朝的職官有中朝任職的內服官和被封於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別。內服官中又分外廷政務官和內廷事務官。最高的政務官,是協助商王決策的「相」,又稱「阿」、「保」、「尹」。王朝高級官吏統稱卿士。三公,則是因人而設的一種尊貴職稱、並不常設。另外有:掌占卜、祭祀、記載的史,掌占卜的卜、掌祈禱鬼神的祝,掌記載和保管典籍的作冊(又稱守藏史、內史),武官之長的師長,樂工之長的太師、少師。內廷事務官是專為王室服務的官員,主要是總管的宰和親信的臣。臣管理王室各項具體事務,有百工之長的司工,掌糧食收藏的嗇,掌畜牧的牧正,掌狩獵的獸正,掌酒的酒正,掌王車的車正,為商王御車的服(又稱仆、御),侍衛武官亞,衛士亞旅,掌教育貴族子弟的國老,掌外地籍田的畋老。外服官主要有方國首領的侯、伯,有為王朝服役的男、有守衛邊境的衛。商代在實行貢納制度的同時,還有勞役租「助」,就是要求農人助耕公田(籍田),收穫皆為統治者所得,其比例約占農人收穫的十分之一。殷紂王加征賦稅,用以充實鹿台和巨橋。商朝的政治理念是神權觀念籠罩下的政治思想,商代統治者「尚鬼」、「尊神」。所奉行的最高政治原則,就是依據上帝鬼神的意志治理國家。

經濟

商人從一開始就是一農業為主的民族,商湯曾派毫人幫助葛人種地。甲骨卜辭中多次見到「其受年」(能獲得豐收嗎)的問語,反映商朝統治者對農業的重視。在畜牧業在商代出土的除了有六畜的遺骸外,還有象骨,說明當時北方還有訓象。並且掌握了豬的閹割技術,開始了人工養淡水魚。手工業全部由官府管理,分工細,規模巨,產量大,種類多,工藝水平高,尤以青銅器的鑄造技術發展到高峰。成為商代文明的象徵。而且商朝人已經發明了原始的瓷器,潔白細膩的白陶頗具水平,造型逼真,刻工精細的玉石器表現了商代玉工的高超技藝。絲織物有平紋的紈,絞紗組織的紗羅,千紋縐紗的縠,已經掌握了提花技術。商代農業和手工業的進步促進了商品交換的發展,出現了許多牽着牛車和乘船從事長途販運的商賈。到商代後期,都邑里出現了專門從事各種交易的商販,呂尚就曾在朝歌以宰牛為業,又曾在孟津賣飯。

文化 

自商代起,中國音樂進入了信史時代。民間的音樂和宮廷的音樂,都有長足的進步。由於農、牧ˋ手工業的發展,青銅冶鑄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從而使樂器的製作水平飛躍,大量精美豪華的樂器出現了。樂舞是宮廷音樂的主要形式。可考證的有《桑林》、《大護》,相傳為商湯的樂舞,為大臣伊尹所作。從事音樂專業工作的,主要有「巫」、音樂奴隸和「瞽」三種人。有關商朝的民間音樂的材料很少,《周易·歸妹上六》和《易·屯六二》就是商代的民歌。商代甲骨文兼有象形、會意、形聲、假借、指事等多種造字方法,已經是成熟的文字。在出土的甲骨卜辭中,總共發現有四千六百七十二字,學者認識的已有一千零七十二字。甲骨文因刻寫材料堅硬,故字體為方形。而同時的金文,因系鑄造,故字體為圓形。[2]

科學 

天文:商代日曆已經有大小月之分,規定三百六十六天為一個周期,並用年終置閨來調整朔望月和回歸年的長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記錄。數學: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至三萬的數字,明確的十進制,奇數、偶數和倍數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計算能力。光學知識在很早就得到應用,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鏡,能在較小的鏡面上照出整個人面

評價 

祖乙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君主,孟子把他列入了商朝的「賢聖之君」。《孟子·公孫丑上》說:「由湯至於武丁,聖賢之君六、七作。」其中包括商湯、太甲、太戊、祖乙以及後來的盤庚、武丁。《晏子春秋·內篇諫上》也說:「湯、太甲、祖乙、武丁,天下之盛君也。」

參考來源

  1. [1] 百度知道 2011年03月
  2. [2] 趣歷史 2013年0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