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喜彩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喜彩蓮
 
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
出生 1916年
國籍 中國
知名於 創立喜派
知名作品 《玉堂春》
《桃花庵》
《小借年》
《人面桃花》
《孔雀東南飛》

喜彩蓮(Xi Cai Lian) 原名張素雲,1916年出生於山東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評劇喜派創始人。幼年學蓮花落。工旦。曾在元順戲社任主演,後將社名改為蓮劇團在平津滬一帶演出。建國後,任中國評劇院演員、教師。是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擅演劇目有《人面桃花》、《十三妹》、《孔雀東南飛》等。還是早期評劇「四大名旦」之一,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她的演唱新穎大方,華美抒情,穩中含俏,具有獨特的演唱風格。喜彩蓮以她新的劇目,新的面貌和獨具魅力的演唱風格形成了評劇的「喜派」,而著稱於劇壇。

個人經歷

家境貧寒

由於家境貧寒,自幼隨父到東北謀生,其時正值評劇在東北發祥時期,她從小喜愛評劇,11歲進復盛戲社拜蓮花落藝人吳壽朋為師學藝,12歲進元順劇社,藝術上受到了李金順的影響。17歲挑班主演並改劇社為陽春社。30年代初,評劇在天津崛起,一代女伶紛紛出現在評劇舞台上。年輕的喜彩蓮帶着《楊乃武與小白菜》、《貧女淚》、《可憐的秋香》、《楊三姐告狀》、《宦海潮》 等時裝戲以及從京劇移植過來劇目《孟麗君》、《白蛇傳》、《武則天》等劇目闖入天津。喜彩蓮的表演嫵媚多姿、爛漫天真、艷而不盪,不以低級趣味迎合觀眾,猶如一股清新的春風,給熟悉評劇的天津觀眾帶來了新鮮感。她在天津連續演出三個月,演出了名氣,打出了影響,從此確立了喜彩蓮評劇主演的地位。

一炮打響

1937年5月,喜彩蓮將京劇《卓文君與司馬相如》改成評劇在上海一炮打響。喜彩蓮扮演卓文君,著名小生張潤時扮演司馬相如,在這齣戲中,喜彩蓮大膽革新採用古裝仕女圖中的裝扮,使人物顯得清秀俊逸。在「聽琴」一場增加了燈光、布景,以明月、白雲、翠竹等景物渲染氣氛,取得了詩情畫意的效果,首開了評劇舞台使用布景的先河。在上海期間,喜彩蓮首次引用並進一步改革了評劇的南梆子,這一改革適應了評劇粗獷的大口落子向細膩抒情風格的轉變。喜彩蓮還對評劇的伴奏進行了改革,增加了低胡、琵琶、三弦、月琴、二胡等,並以南弦代替四股弦,從而豐富了評劇的伴奏,增加了樂隊的表現能力,這一系列的革新措施推動了評劇舞台藝術的發展。

大師交往

在上海,評劇藝人喜彩蓮與戲劇大師歐陽予倩的交往是劇壇一段佳話。喜彩蓮上演了歐陽予倩的本子《人面桃花》並有所改動,但演出後卻一直未敢請大師來看戲。歐陽予倩偕夫人兩次不請自來到劇場看喜彩蓮的演出,親自給予指導並邀請彩蓮到家中做客,大師當着眾多京劇名家之面收喜彩蓮為徒,他語重心長地說:「評劇是一朵鮮花,需要我們大家為它澆水施肥……」,歐陽予倩大師對彩蓮的熱心扶植,是對評劇劇種的支持,是對中國戲曲事業的關懷。歐陽予倩還抽出時間為彩蓮重排了《人面桃花》,大師的幫助和教誨使喜彩蓮得益匪淺,終生不忘。

演藝功底

喜彩蓮的演唱藝術有紮實的功底,她嗓音高亢、明亮,表演細膩準確。她在藝術上嚴肅認真,在舊社會她能拋棄低級庸俗的東西,不去迎合一般觀眾中某些小市民的口味,這實在是她藝術品質的可貴之處。譬如她在演《玉堂春》一劇時,她主演《起解》、《會審》,其它則是一帶而過。另外,喜彩蓮在藝術上的創新是與她強烈的事業心分不開的。她不僅在演出劇目上大膽創新,在唱腔上她也勇於創新,勇於借鑑,她學習了京韻大鼓、河北梆子、京劇、皮影等姊妹藝術,並把它們揉到自己唱腔中來,增強了自己演唱的藝術表現力,提高了評劇唱腔的品格。喜彩蓮說:「我革新並沒有革到評劇以外去,讓觀眾還都承認我是評劇」,這的確是她革新成功之路。

新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在政府的關懷下,喜彩蓮與小白玉霜等評劇藝人成立新中華評劇工作團,之後與其它劇團合併成立為中國評劇院。喜彩蓮在劇院作演員,也作教師,從而開闢了新的藝術天地,創造了眾多新的人物形象。她與音樂工作者合作,在演唱藝術上又有了新的發展。

榮譽評價

她演出的《桃花庵》[1]、《小女婿》、《馬寡婦開店》《包公三勘蝴蝶夢》、《家》等獲得了觀眾的稱讚。觀眾既喜歡她早期演唱的《人面挑花》、《孔雀東南飛》(京劇移植)、《十三妹》、《卓文君》等戲,也喜歡看她在解放後創作的「陳快腿」、「能不夠」、革命母親楊大娘、鍾阿婆以及付桂香等鮮活的現代人物形象。在《野火春風斗古城》一劇中喜彩蓮成功地塑造了一位革命老媽媽。其中「探監」一段唱則突出表現了楊母對黨忠誠不二,為革命勇於獻身的革命精神。在《南海長城》中喜彩蓮又扮演了一位在敵人面前凜然無畏的革命老媽媽。她在「護旗」一段唱中,充分發揮了她高音的特點,唱的剛勁洪亮,粗獷豪邁,力度很強但又瀟灑自如,很好地再現了鍾阿婆正義凜然的英勇氣概。《小借年》中的農村少女愛姐是喜彩蓮在49歲時演的人物,但她的唱和做依然活潑俏麗,充分展示了喜彩蓮的風格和韻味。她在《袁天成革命》和《向陽商店》中分別塑造了兩個落後的人物,能不夠和付桂香,尤以付桂香的塑造為觀眾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在「好可惜的一雙手」這一段中,她以影調為基礎,發揮喜派半說半唱的特點,把一個舊社會遺留下來的渣滓,沒落階級的人物塑造得真實可信,活靈活現,顯示了喜彩蓮極其深厚的演唱功力。喜彩蓮與魏榮元合作將京劇赤桑鎮》改編,創作為評劇《包公賠情》完善了評劇的行當,豐富了評劇花臉和老旦的唱腔,這齣戲成為評劇的名劇而得以流傳至今。

她與小白玉霜馬泰合作演出此劇,是完全為提協青年,以培養後起之秀。在評劇界,喜彩蓮不僅是個資深藝高的表演藝術家,而且她還是一個辛勤耕耘、培養評劇接班人的戲曲教育家。晚年在中國評劇院從事教學工作,成績卓著。她連任中國評劇院三屆學員班的班主任,為評劇培養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優秀演員。

喜彩蓮劇照

視頻

評劇《桃花庵》喜彩蓮音配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