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喜晴(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喜晴》

作品名稱:《喜晴》

創作年代:盛唐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者:杜甫

《喜晴》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言詩。此詩為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三月時所作,主要寫雨後初晴的景象和作者的感想。全詩可分三段,先寫雨後初晴,麥果有望,以見晴之可喜;再寫亂時得雨,耕種可資,尤見晴之可喜;後自敘自己情懷,感傷亂世。

原文

創作背景

這首詩當作於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三月。舊注都依據天氣的描寫而把它與《雨過蘇端》連在一起,說兩首詩是同時所作。明王嗣奭《杜臆》云:「『晴亦佳』與前篇『雨亦好』正相照,蓋二詩相繼而作。」清仇兆鰲《杜詩詳註》云:「鶴註:以前篇『雨過蘇端』考之,當是至德二載三月甲戌,雨止之後作。今按:前篇雲『久旱雨亦好』,此將雲『既雨晴亦佳』,兩章為同時作明矣。」

賞析

仇兆鰲《杜詩詳註》云:首言雨後初晴,麥果有望,以見晴之可喜。次言亂時得雨,耕種可資,尤見晴之可喜。干戈龍蛇,指祿山之亂。猶愈,言猶勝旱乾。未賒,言耕鋤未遲。夫征婦種,遭亂而農事多荒也。末乃自敘己懷,傷亂而欲遠遁也。前引商山東門,思古人之高蹈,英賢二句,乃結上。後引鹿門海磋,愧避世之已遲,顧慚二句,乃起下。雖疊用四事,而意非重複,欲決意遠去,故不作空嗟。此章前兩段各八句,後段十二句收。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現鞏義市)。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人稱「詩聖」,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詩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有《杜工部集》傳世。因在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從八品小官)。入蜀後曾在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大曆五年(770) 公年五十九。春,在潭州。夏四月,避臧亂入衡州。欲入郴州依舅氏崔偉,因至耒陽,泊方田驛。秋,舟下荊楚,竟以寓卒,旅殯岳陽。[2]


參考資料

  1. 喜晴, 詩詞名句網,
  2. 杜甫簡介與生平, 華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