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四棱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網絡 的圖片

四棱麻,中藥名。為菊科植物豨薟Siegesbeckia orientalis L.、腺梗豨薟Siegesbeckia pubescens Makino或毛梗豨薟Siegesbeckia glabrescens Makino的地上

別名

火薟有骨消黃花草豬母菜豬冠麻葉四棱麻大接骨老奶補補丁野芝麻毛擦拉子大葉草棉黍棵老陳婆油草子、風濕草、老前婆、野向日葵、牛人參、大葉草、雞公麻葉。分。

貯藏

貯乾燥容器內,炒豨薟草、蜜豨薟草、酒蜜豨薟草密閉,置陰涼乾燥處。 [1]

入藥部位

地上部分。

性味

味苦、辛,性寒。

歸經

歸肝、腎經。

功效

祛風濕,通經絡,清熱解毒。

主治

用於風濕痹痛,筋骨不利,腰膝無力,半身不遂,高血壓病,瘧疾,黃疸,癰腫,瘡毒,風疹濕瘡,蟲獸咬傷。

相關配伍

1、治高血壓病:豨薟草、臭梧桐、夏枯草各9g。水煎服,每日1次。(《青島中草藥手冊》)[2]

2、治慢性腎炎:豨薟草30g,地耳草15g。水煎沖紅糖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3、治神經衰弱:豨薟草、丹參各15g。煎服。(《安徽中草藥》)[3]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2g,大劑量30-60g;搗汁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或煎水熏洗。

使用注意

無風濕者慎服;生用或大劑應用,易致嘔吐。

炮製

夏季開花前或花期均可採收。割取地上部分,曬至半干時,放置燥通風處,晾乾。

炮製方法

1、豨薟草,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根及老莖,先抖下葉,另放,將莖枝洗淨,潤透後連葉一起切段,乾燥,篩去灰屑。

2、酒豨薟草:取豨薟草段,用黃酒拌勻,悶潤至透,置適宜的蒸器內,加熱蒸透呈黑色,取出,乾燥。

3、蜜豨薟草:取豨薟草段加蜂蜜拌勻,晾半干後,置蒸籠內,蒸一小時,取出,曬乾。

4、酒蜜制豨薟草:取豨薟草葉揉碎,加酒拌勻,置蒸籠內,加熱蒸2天,悶1夜,曬乾,再加酒蒸,如此九蒸九曬,最後加蜜水炒干。

形態特性

1、豨薟,一年生草本。莖直立,高約30-100厘米,分枝斜升,上部的分枝常成復二歧狀;

全部分枝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葉花期枯萎;

中部葉三角狀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0厘米,寬1.8-6.5厘米,基部闊楔形,

下延成具翼的柄,頂端漸尖,邊緣有規則的淺裂或粗齒,紙質,上面綠色,下面淡綠,具腺點,兩面被毛,三出基脈,側脈及網脈明顯;

上部葉漸小,卵狀長圓形,邊緣淺波狀或全緣,近無柄。頭狀花序徑15-20毫米,多數聚生於枝端,排列成具葉的圓錐花序;

花梗長1.5-4厘米,密生短柔毛;總苞闊鍾狀;總苞片2層,葉質,背面被紫褐色頭狀具柄的腺毛;

外層苞片5-6枚,線狀匙形或匙形,開展,長8-11毫米,寬約1.2毫米;

內層苞片卵狀長圓形或卵圓形,長約5毫米,寬約1.5-2.2毫米。

外層托片長圓形,內彎,內層托片倒卵狀長圓形。花黃色;雌花花冠的管部長0.7毫米;

兩性管狀花上部鍾狀,上端有4-5卵圓形裂片。

瘦果倒卵圓形,有4棱,頂端有灰褐色環狀突起,長3-3.5毫米,寬1-1.5毫米。花期4-9月,果期6-11月。

藥理作用

1、對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

2、抗炎作用。

3、降血壓作用和血管擴張作用。

4、抗血栓形成及對腸繫膜微循環的影響。

5、抗早孕作用。

6、抗單純皰疹病毒作用。

7、其他作用,豨薟草甲醇提取物對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活性作用。

8、毒性,有小毒。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