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回家的路上(弗蘭茨·卡夫卡作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回家的路上》是奧地利作家弗蘭茲·卡夫卡寫的短篇小說。

原文

雷雨過後,應該看看天上那種令人信服的力量!我感覺到了我的業績,它控制着我,雖然我不反對。

我向前行進,我的速度是胡同一側的人走路的速度,是這個胡同的人走路的速度,是這個區的人走路的速度。

對於這個區,這個胡同里發生的一切,我是有責任的。對敲門打戶的夜遊郎,對燈紅酒綠桌面上的吹捧之詞,對床上廝混的情侶,對甚至在新建築物手腳上的約會,對在黑暗胡同里緊靠房牆的守候,對在妓院裡小沙發上公開的尋歡作樂,我都要負責。

我尊重我的過去,反對我的未來,不過,我覺得二者都是卓越的,二者之中又沒有一個能具備優點,只是天道不公罷了,天意庇護我,我必須譴責。

不過我進房間的時候,很少考慮,而我上樓梯的時候也沒有發現什麼值得思考的東西。我打開窗戶,讓這個窗戶全部敞開,我正在對花園奏樂,也無濟於事。

(陸增榮譯)[1]

作者簡介

弗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生活於奧匈帝國(奧地利帝國和匈牙利組成的政合國)統治下的捷克德語小說家,本職為保險業職員。主要作品有小說《審判》、《城堡》、《變形記》等。

卡夫卡1883年出生猶太商人家庭,18歲入布拉格大學學習文學和法律,1904年開始寫作,主要作品為四部短篇小說集和三部長篇小說。可惜生前大多未發表,三部長篇也均未寫完。他生活在奧匈帝國即將崩潰的時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學影響,對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觀態度,故其作品大都用變形荒誕的形象和象徵直覺的手法,表現被充滿敵意的社會環境所包圍的孤立、絕望的個人。[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