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絕》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絕》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之一。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1]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2]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絕》[3]

創作年代;唐代

文學體裁;五言絕句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絕》

百年已過半,秋至轉饑寒。

為問彭州牧,何時救急難。

作品賞析

【朱注】公《追酬高蜀州人日》詩考之,上元二年,高已刺蜀,此雲彭州牧,必元年作也。時公年將五十,而詩云"百年已過半",猶乾元二年立秋後題,年止四十八,亦曰"惆悵年半百。"《九域志》雲:彭州至成都九十二里。

百年已過半,秋至轉饑寒。為問彭州牧,何時救急難①?

(此詩自敘窮老,而望高公之相恤也。秋至,收穫之時,宜免於饑寒,而茲不然,故曰轉。)

①《詩》"兄弟急難",葉"況也永嘆",俱讀平聲。奉簡高三十五使君高由彭州刺蜀州,公時在蜀。《年譜》雲:上元元年,間常至蜀州之青城新津,是也。

當代論才子,如公復幾人?驊騮開道路,鷹隼出風塵①。行色秋將晚,交情老更親。天涯喜相見②,披豁對吾真③。

(上四,稱高之才調。下四,述高之交情。驊騮致遠,鷹隼高騫,喻才人得位,可以大行其志。晚秋行色,引起下句。披豁,即開心見誠之意。)

①《舊唐書》:"有唐以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②蔡琰曲:"我將行兮向天涯。"③曹植《髑髏說》:"是反吾真也。"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4]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則表現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間許多作品 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動亂、揭露統治者的醜惡行徑,從此踏上了憂國憂民的生活和創作道路。隨着唐玄宗後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

視頻

杜甫的詩歌創作風格,可愛動畫賞析

參考資料

  1. 杜甫三吏三別原文 瑞文網;發布時間;2017-12-07
  2. 杜甫的十首抒懷詩,悵望千秋一灑淚,搖落深知宋玉悲 品詩賞詞;發布時間;18-05-2806:14
  3.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絕》 詩詞文句網
  4. 杜甫簡介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