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團田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團田鄉位於墨江哈尼自自治縣西北部,距縣城146公里,地處東經101°08′-101°25′,北緯23°44′-23°59′之間。團田鄉原屬於鎮沅縣新撫區,1959年劃歸墨江縣。 1966年調整行政區劃時分為新撫、團田兩個公社。團田公社1984年改稱為團田區,1987年從團田村團田一組遷至現駐地團田村幫海組,1988年改稱團田鄉。1993年末,轄8個村,93個農業社,主要為漢族、哈尼族雜居。[1]

基本概況

地理位置

團田鄉位於墨江哈尼自製縣西北部,距縣城146公里,地處東經101°08′-101°25′,北緯23°44′-23°59′之間。 北與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自治縣接壤,東與玉溪市新平縣相連,南與新撫鄉為鄰,西鄰把邊江。恩樂水塘公路跨境而過,距離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製縣縣城58公里。東西最大橫距29公里,南北最大縱距27公里。

區域人口

全鄉轄壩干、團田等8個村委會,93個村民小組,2008年末全鄉總人口為14322人,其中農業人口13689人,非農業人口633人,徑內有漢、哈尼、拉祜、白、傣、彝、回、苗、傈僳等9種民族雜居團田鄉有國土面積482平方公里;

資源物產

森林覆蓋率達75.75%,林區植被以思茅松為主,是墨江縣的主要林區鄉,屬南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5.6℃,年平均日照2183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210毫米,無霜期332天;最高海拔2210.9米,最低海拔850米。境內野生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有國家一、二、三級保護動物野豬、麂子、穿山甲等;有蠶桑、茶葉、核桃、咖啡等經濟林果,是我縣蠶桑主產區。礦產資源有銅、石膏等,主要河流有恩樂江、壩干河、綠葉河等。[2]

經濟政策

團田鄉黨委、政府圍繞"打牢農業農村基礎、科技興鄉、糧畜穩鄉、林業立鄉、小集鎮壯鄉、改革活鄉"的總體發展思路,全鄉已初步形成四個產業區,即以綠葉村、那海村、新龍村、老圍村為中心的烤煙種植區;

以團田村、岔河村為中心的蠶桑種植區;

以復興村、老圍村、岔河村為中心的經濟林果種植區;

以壩干村為中心的糧食種植區;

當前鄉黨委政府正舉力打造"野生菌之鄉、着實提升團田核桃知名品評牌。

基層組織

歷年來團田鄉黨的建設在不斷加強,從抓黨的基層組織入手,切實把發展壯大黨員隊伍作為黨委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不斷優化黨員的年齡結構和文化結構,着力提高黨員的綜合素質。

團田鄉黨委下轄14個黨支部、54個黨小組,現有黨員429名,其中婦女黨員53名。

其年齡結構為:

35歲以下黨員86名,36-45歲黨員82名,46-59歲黨員155名,60歲以上黨員106名;

文化結構為:

本科學歷15名,專科學歷38名,中專學歷26名,高中學歷29名,初中及小學學歷266名,文盲55名。[3]

基礎設施

公路

團田鄉距墨江縣城146公里,距鎮沅縣城58公里。鄉政府駐地距元磨高速公路100公里,距恩水公路28公里。境內鄉村公路39.5公里,村組公路304公里,林區公路35公里,全鄉8個行政村90個村民小組通公路,通路率達97%。

電力

已建成35千伏高壓輸電線路,實現村村通。

農田水利工程

已改造有高穩產農田地11410畝,農業人口人均0.8畝。有一庫容量為24萬立方米的龍舞箐水庫和庫容9萬立方米的大頭山箐壩塘。建成水池301個,水力化程度達到18%。

社會事業設施

全鄉有1所初級中學,1所完小,7所村小,在校學生2132人。有衛生院(室)10個:1個鄉衛生院,1個計劃生育服務所,8 個村級衛生室。有一個文體活動中心。建成地面衛星接收站15座,有線電視網絡已經在鄉政府駐地建成,用戶達210戶。電視信號有效覆蓋率20%,鄉政府所在地和兩個村委會、兩個村民小組實現了程控化。移動網絡通信覆率達70%。

教育衛生

全鄉有關1所初級中學,1所小學,7所村小,在校學生運動2132人。有衛生院(室)10個:1個鄉衛生院,1個鄉計劃生育服務所,8個村級衛生室。有關個文體活動中心。建成地面衛星接收站15座,有線電視網絡已經在政府駐地建成,用戶達斡爾210餘戶。電視信號有效覆蓋率20%鄉政府所在地和兩個村兩個村民小組實現了程控化。移動網絡通訊覆蓋率達70%以上。

社會保障

團田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收繳突破十萬元,團田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在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下,收繳工作自10月13日啟動,進展順利,至12月20日止,共收取資金111750元。據統計,參合農戶3202戶11175人,按實農業戶3208戶、13147人計算,參合率達99%、85%。收繳工作仍在開展之中。

特色產業

蠶桑種植

為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發展壯大蠶桑產業,團田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切實抓好蠶桑生產工作。通過不懈努力,新種植蠶桑面積完成951畝,完成縣政府下達蠶桑種植面積500畝的190.2%。

為完成種植任務,黨委、政府按照縣政府的安排部署,結合團田鄉實際,認真分析,以"百畝組,千畝村"的思路做好規劃,制定措施,加大宣傳,落實工作經費。派出蠶桑工作組,深入生產第一線,進行宣傳、發動、培訓、指導服務工作。

截止12月19日,團田鄉共種植蠶桑面積3500餘畝,老、新桑園涉及6個村47個農業組872戶農戶。其中,新植桑園百畝以上村民小組8個, 3畝以上農戶230戶。按質超額完成縣政府下達任務,為"十一五"期間發展4000畝蠶桑種植打下堅實基礎。

核桃種植

團田鄉有核桃種植面積2.2萬畝,1萬畝已進入掛果期,年產鮮果600噸,實現產值約200萬元,核桃育苗基地一個。團田鄉共有國土面積482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200米,最低海拔800米,年平均氣溫15°-17°之間,實有耕地面積39144畝,森林覆蓋率達75.75%,是一個適合種植核桃的山區林業鄉,據初步規劃統計,還有30050畝荒地可開發種植核桃。[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