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固有頻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固有頻率是中國科技名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詞解釋

自振頻率是指彈性體或彈性系統自身固有的振動頻率。又稱「固有頻率」。是彈性體或彈性系統的固有屬性,其數值與初始條件和所受外力的大小無關。對於多質點體系,忽略阻尼影響吋,自振頻率與自身質量及其分布(剛度)、邊界支承條件以及振動形式(稱為「振型」)有關。

ω=(k/m)^(1/2)

ω是體系固有的非常重要的動力特性。在強迫振動中,當體系的自振頻率ω與干擾力的頻率θ很接近時(0.75≤θ/ω≤1.25區段),將會產生共振。為避免共振,就必須使ω和θ遠離。從公式中可以看出,自振頻率只與剛度和質量有關。是固有特性,不受外力的影響。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