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原圖鏈接來自 中新經緯 的圖片

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深交所:000750),簡稱國海證券,前身是1988年7月在廣西自治區南寧市成立的廣西證券公司。2001年,增資擴股並更名為國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2011年8月,完成股份制改造後更名為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並借殼桂林集琦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成為中國大陸第16家上市證券公司,也是廣西唯一一家本土上市金融機構[1],是「深證100指數」、「滬深300指數」和「深證成分指數」等指數的成份股。在證監會公布的2016年證券公司分類結果中,國海證券被評為BBB級。國海證券是廣西流通市值最大上市公司,也是廣西唯一入選「深證100指數」的上市公司。

相關事件

2016年12月13日,華龍證券約5億元政策性金融債違約[2],次日國海證券代持案爆發,市場傳出國海證券涉事員工失聯。國海證券初步調查發現資產管理分公司原副總經理張楊及員工郭亮偽造公章以國海證券公司的名義簽訂協議。案件至少涉及24家金融機構,共涉及21個券種、總規模達208.5億元的債券;其中,有協議的交易達165億元。該事件涉及金額巨大、波及面廣,給債券市場造成嚴重不良影響。12月15日,國海證券召開協調會,涉事的信達證券、中信建投、民生證券、國融證券、西藏信託、國金證券、華福證券、聯訊證券、廣發證券、華創證券、浙商證券、南昌農商行、五礦證券、華林證券、聯儲證券、東吳證券、開源證券、新疆匯合銀行、東北證券、長春發展銀行、湘財證券、財富證券等22家機構參會。12月20日,中國證券業協會連夜召集幾十家涉事機構商討解決方案,證監會副主席李超親臨現場主持協調。2017年1月20日,國海證券發布公告稱,與涉事機構達成統一處置方案,將承擔的債券面值167.8億元全部按成本計入「持有至到期投資」核算。

事發後,證監會派員對國海證券進行了現場檢查,發現國海證券存在內部管理混亂、合規風控失效、資產管理業務運作違規、違規假冒公司名義對外開展債券代持交易、違規為客戶與他人之間提供融資中介服務、IPO保薦項目的核查不充分等六方面違規問題。

2017年5月19日,中國證監會公布對國海證券公司的處罰決定,對國海證券採取暫停資管產品備案一年、暫停新開證券賬戶一年及暫不受理債券承銷業務有關文件一年的行政監管措施,並責令公司在一年內限期改正,並增加內部合規檢查次數。此外,證監會對國海證券相關人員做出監管處罰。同日,為應對證監會處罰的負面影響,國海證券大股東廣西投資集團宣布在12個月內將增持總計不超過4%的國海證券股份。

2017年5月19日,在中國證監會發布處罰決定時,香港萬得通訊社將「國海證券」誤報為「渤海證券」,大量媒體轉發此消息。事後,渤海證券發表聲明進行澄清。萬得通訊社發表了致歉聲明。

視頻

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相關視頻

國海證券宣傳片
國海證券企業宣傳片

參考文獻